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cb/31280/19757.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两大ERP巨头半年亏损超10亿,传统IT巨头转型难在哪?




奶茶视频APP,奶茶视频下载,奶茶视频app官网,奶茶视频app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安康

两大ERP巨头半年亏损超10亿,传统IT巨头转型难在哪?

时间:2025-09-09 14:53:08  作者:飘柔二合一   来源:安康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在最近热播的综艺《姐姐当家》里,万千惠公司资金链断裂,出现千

“云大厂围剿、外企IT巨头固守,国产ERP腹背受压。”

作者丨张嘉敏

编辑丨徐晓飞

“转型的复杂度,让眼下的成效低于业界的预期。”证券分析师刘蒙在用友、金蝶2025中期财报出来后向雷峰网如此点评道。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用友亏损约9.45亿元,金蝶亏损0.98亿元,共计超10亿,两家都延续了数年的亏损。这背后是中国两大ERP巨头持续的转型阵痛。

在IT老兵赵杰看来,作为传统IT行业龙头,用友、金蝶在历经数年后仍陷于亏损泥潭,主要原因在于“转型”这张试卷太难了。“不仅要从传统ERP向云ERP转,经受中国SaaS市场的洗礼,现在又叠加了AI大模型的变数。”

“转型”是近些年悬在传统IT软件厂商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攸关存亡。

尽管用友、金蝶一直在积极求变:金蝶数次挥下大锤砸掉传统服务器、传统ERP;用友在高管任命、生态转型上调整不断。但时至今日,两家依旧在转型的路上。

为什么传统IT巨头转型这么难?

01

传统IT巨头是否仍在夹缝求生?

不可否认,从财务软件起家,在ERP市场浮沉近30年的用友、金蝶,如今已有深厚的行业积累。

截至今年上半年,以大中型客户为主的用友累计服务了95万多家企业,以中小客户为主的金蝶用户也已达700多万家。但这背后的诸多新旧挑战也开始显露。

用友和金蝶诞生、成长于外企IT巨头垄断中国市场的夹缝之中。

在其诞生之初的1998年前后,SAP、Oracle等国际厂商占领了中国ERP软件约90%的市场份额。过去20年,用友、金蝶凭借本土化、性价比等优势逐渐崛起,在夹缝中求得一处立足之地,但市场化的高端领域仍是其难以完全攻下的堡垒。

眼下,在国内市场化领域,SAP、Oracle等厂商目前还占据大头。

据相关统计数据,在中国汽车、半导体、电子等高端制造业,SAP以24.7%的份额位居第一,Oracle占16%,两者合计40.7%,显著高于用友(13.6%)和鼎捷(14.8%)。而在中国半导体行业,Oracle市占率更是超64%。

2020年以来,伴随着Oracle、SAP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用友、金蝶迫切希望抓住信创替代窗口,进入原本由国际巨头们掌握的高端市场。

“信创虽然带来了机会,奈何这片红海玩家多,需要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比拼。”国内某ERP厂商高管吴曼向雷峰网表示。关于各家ERP厂商比拼的精彩故事,欢迎添加作者微信skylar_12_14互通有无。

不仅如此,由于此前在高端客户上积累经验不多,又逢云转型、AI转型叠加,用友、金蝶两大巨头挑战颇多,能否很好地接住信创机遇,实现自己与客户的双赢,还是一个未知数。

除了原有外企IT巨头的挤压外,客户自研和新玩家的加入,也给用友、金蝶带来压力。

2019年,为了应对制裁危机,华为在寻找Oracle、SAP“平替”ERP产品的过程中选择和用友合作,在发现用友并未能完全满足需求后,开始转向自研ERP。

2023年3月,华为自研MetaERP系统的消息传出,用友、金蝶股价双双下跌,市值一度合计蒸发超百亿。

虽然华为宣称MetaERP暂不对外商业化,仅在内部使用,但这一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传统IT巨头,在高端市场上仍任重而道远。

前有国际巨头,后有国内大厂,用友、金蝶腹背受压。

但不少国内ERP从业者并未对用友、金蝶失去信心,在IT老兵王寒看来:“做好ERP产品要基于对客户多年的洞察,不是随随便便有技术就可以做。”

“在To B领域,技术的短板很容易追赶,但是对客户的洞察很难在短时间内补齐,尤其是服务国央企,需要对不同的行业、需求、业务场景了解得非常透彻,只有深度的融合才能做出好产品。”王寒解释道。

02

大象转型为何如此之难?

从财报上看,用友、金蝶眼下正处于向云订阅模式深度转型的阶段。

今年上半年,用友营收35.81亿元,云服务收入27.63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约77%;金蝶营收31.92亿元,云服务收入26.73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约84%。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用友亏损9.45亿元,同比扩大19%;金蝶亏损9774万元,同比收窄55.1%。

用友的扭亏似乎要比金蝶来得晚一些。

在业内人林静看来,造成这一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两家的客户结构有所不同。

用友的客户结构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2025年上半年,用友的大型客户业务收入占比64.7%;而金蝶更侧重于服务中小型企业客户,大型企业客户收入仅占26.5%。

“用友比较难受的是服务国央企这样的超大型客户,转型的难度比想象更大,因为项目周期比较长,一个项目可能要交付好几年才能完成。”林静表示。

他以大型国央企的财务场景为例:“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国央企里,各种分支机构独立核算的、不独立核算的非常复杂,而且这还只是财务这一项。相较之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IT厂商在转型上往往会更快,毕竟业务场景简单,企业层级也不复杂,最多两层。”

除了业务场景复杂,服务大型国央企还涉及到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用友付出了较高的定制化开发和运维成本,并为客户部署私有云和混合云,这都拖累了毛利率。

研发成本高、定制化需求大、交付周期长,一直是困扰用友转型的“老大难”问题。

以中小客户为主的金蝶运气似乎好一点,无需在私有云、混合云业务的博弈中消耗体力,同时通过公有云模式稳定地增加云订阅收入,一步步缩窄亏损。

但金蝶也有自己的烦恼。

在经济下行周期里,中小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资深数字化转型顾问孙磊告诉雷峰网,这两年企业们在软件工具上的决策周期正在变长,兜里的钱少了,每一分都得攥紧了花。

“很多企业不愿意再轻易尝试新工具,能凑合用的旧系统就先不换,连刚需软件也得反复比价、只挑‘性价比最实在’的功能模块,原本计划的软件升级更是一推再推。”更多市场动态和转型故事,可添加作者微信skylar_12_14交流。

03

多番“自救”收效几何?

事实上,用友、金蝶的持续亏损,是前期大量投入与眼下阶段性收入之间的一个“剪刀差”所致。

智库研究员凯文告诉雷峰网,“从传统ERP向云ERP转型,需要前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再加上转型后,传统ERP的一次性销售模式被按期付费的云订阅模式取代,让用友金蝶们巨大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并未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近两年,用友、金蝶也在一轮轮的降本中试图“自救”。

首先是“减员”。

在企业角度,这是活下来的不得已之举。

从2025年半年报看,用友、金蝶的裁员还在持续,用友员工相比2024年底减少2178人,金蝶减少1106人。

林静向雷峰网表示,裁员某种意义上也是人员的汰换。

“大家可能看到的是裁员,但其实同时也在招人。向云服务转型之后,对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跟之前相比有一些变化,这是正常现象。”

而在金蝶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林波透露,金蝶正在进行人员结构性调整,积极引进产品经理、AI方面的人才。

其次,两家巨头也在尽力优化研发成本。

从2025年半年报看,金蝶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了约3.9%。用友研发费用虽然同比增长了5.8%,但有一部分是前些年研发投入分摊到今天这笔账上所致。这也是用友方面解释上半年业绩亏损的原因之一。

此外,用友、金蝶也在押注“AI+SaaS”这一时代风口。

AI大模型既是风口,也是挑战,留给两大巨头的考验还有很多。

比如,AI服务的研发是否又会带来新一轮的成本投入;大模型如何与现有产品深度融合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再比如,AI Agent的出现是否会改变SaaS产品的商业逻辑;客户在AI服务上的需求是否会对服务商现有生态体系造成冲击……若对这些话题有体会看法,欢迎添加作者微信skylar_12_14交流。

用友、金蝶的转型之路,仍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

长期关注用友、金蝶的王寒向雷峰网表示:“作为传统IT行业的晴雨表,巨头们一直被赋予更高的期待。大家希望他们在各方面都要跑在前头、做得更好,就像好学生就不能有一次考得差。但转型的复杂性需要被大家看到,过程中有一些波折也很正常。”

注:文中刘蒙、赵杰、吴曼、王寒、林静、孙磊、凯文皆为化名。

{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