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众发现,央视主播李红的衣柜里,似乎藏着一件“穿不旧”的正装。多年来主持《海峡两岸》,她常以这件简约得体的服饰亮相,因颜值与气质太过亮眼,竟让不少人忽略了这件衣服伴随她走过的漫长岁月。
而比这件“标志衣”更长久的,是她与这档对台节目年羁绊——年接下话筒至今,她成了《海峡两岸》最鲜明的符号,也成了央视主播中一个独特的存在。镜头前的李红,总给人一种“定海神针”般的安稳感。那件常穿的正装,没有繁杂装饰,却衬得她身姿挺拔、气质端庄,恰好契合《海峡两岸》的节目调性——既要传递权威信息,又要带着同胞间的温情。有网友笑称:“看李红主持,先被她的气场吸引,
再注意到新闻内容,最后才惊觉‘这件衣服她好像穿了好多年’。”可对李红而言,这件衣服或许不是刻意的“标志”,更像是一种态度:比起外在的频繁变换,她更在意内容的扎实传递。22年前,刚接手《海峡两岸》时,李红还是个青涩的新人。那时的台海议题复杂敏感,节目既要解读政策,又要贴近民心,对主播的专业度和共情力都是极大考验。
为了做好节目,她把两岸历史、政策条文整理成笔记,翻得卷了边;去台湾采访时,特意绕路去老街、夜市,听台胞说家常,记下心形石、蚵仔煎这些能拉近距离的“小细节”。后来在节目里聊两岸文化,她会提起台湾的妈祖信俗与福建的渊源;说经济合作,会讲台商在大陆创业的真实故事,让硬新闻有了烟火气。
这些年,央视主播换了一茬又一茬,郑丽、宝晓峰等后辈在《新闻联播》崭露头角,李梓萌以干练风格圈粉,王音棋带着青春气活跃在屏幕上。可李红始终守着《海峡两岸》,像一棵扎根在土里的树,慢慢枝繁叶茂。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换个节目试试”,她只说“两岸的事,得有人慢慢做”。这份“慢”,体现在年如一日的专注里:哪怕是重复解读过的政策,她也会结合新的民生案例重新梳理;哪怕是采访过多次的嘉宾,她也会提前准备新的问题,挖掘不一样的视角。
伴随专注而来的,除了观众的认可,还有围绕她的传言。有人说她穿“旧衣服”是“低调”,也有人无端揣测背后的原因;更有像袁立相关言论那样的争议,试图将她卷入是非。
但李红从不回应这些杂音——传言最盛时,她照样穿着那件熟悉的正装出现在演播室,眼神坚定地解读台海动态;私下里,她依旧去福建参加两岸端午包粽子活动,和台胞聊起“咱们都爱吃甜粽”时,笑得像个邻家姐姐。如今再看李红,那件“标志衣”已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成了年坚守的象征——不追逐潮流,不被杂音干扰,只专注于“讲好两岸故事”这一件事。镜头前的她,眼角多了几分岁月的温柔,可解读新闻时的笃定、传递温情时的真诚,从未改变。
在这个追求新鲜感的时代,李红就像《海峡两岸》里的一块“老招牌”,那件常穿的衣服是她的“印记”,22年的坚守是她的“底气”,而她自己,则是央视主播中那个最“特别”的存在——用一件衣服的执着,诠释了一个媒体人对职业的敬畏,对两岸沟通的深情。
关于奶茶视频APP|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