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本报通讯员 尉迟中诚
近日,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春生产整车制造部焊装一车间,一封感谢信让一向低调的王晓东成了车间里的“红人”。这封来自公司零部件试验科的感谢信肯定了王晓东团队在机器人维保中的专业支持——他们精准完成减速器换油、UPS电源更换,建立系统备份,将设备恢复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0分钟,为公司节省成本3万元。
王晓东毕业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位扎根一线25年的技术专家。和机器人成为“同事”后,王晓东迎难而上、敢于“亮剑”,让生产线上的“铁疙瘩”听懂话、会干活。
针对前底板PLC程序漏洞导致产线停台的“顽疾”,王晓东通过数月攻关,彻底消除信号丢失问题,实现停台清零;针对焊钳滞后误差故障频发,他深挖原理,从硬件到软件逐层突破,显著提升设备开动率……随着一项又一项难题的攻克,王晓东成了企业里有名的机器人专家。
对王晓东而言,更大的挑战出现在奥迪Q5L提产项目。他带领团队对14台性能下滑的老旧机器人及附属系统进行自主翻新调试,面对庞大复杂的系统,通过技术推演提前识别风险,攻克6大类、40余项技术难点,提前3周完工,不仅节省改造投资660万元,年节省备件支出70万元,还锤炼出一支机器人维修保养队伍。
面对降本增效的时代命题,王晓东的创新答卷尤为亮眼。他主导的KUKA机器人休眠与自动唤醒项目,攻克了程序与人机交互的难题,实现一键休眠、定时唤醒,让生产线不再被待机能耗浪费和人工操作的繁琐所困扰。
为提升Q5L车型生产节拍,他创造性提出在工位新增自主改造焊接机器人,通过夹具改造、PLC编程及机器人组态,将生产节拍压缩到了85秒。此外,他带领团队翻新利用旧机器人40余套,节约了巨额采购成本。
为了帮助青年技工快速成长,王晓东为徒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帮助窦小冬学习机器人网络技能,提升设备故障处理能力,传授肖建国C5控制柜维修技术,突破设备维修壁垒……一批青年技工在王晓东的传帮带下,实现技能跃升。
关于奶茶视频APP|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