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9月7日晚至8日凌晨,一场备受瞩目的月全食将如约而至。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在最佳观测范围内。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一般会发生2-4次月食,但月全食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对于我国境内来说,这次9月7-8日的月全食是2025年唯一全程肉眼可见的。而上一次在国内可见的月全食还是2022年11月8日,下一次全国范围内可见的月全食需等到2029年,所以,这次观测机会很难得。
虽然,这次月食成都的观测条件不佳,不过没关系,9月7日23:00至8日凌晨,封面新闻将联合深圳市气象局天文台进行月全食联合直播,一起足不出户,看月亮阴晴圆缺。
“血月”登场:宇宙级的浪漫
“因为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会发生折射和散射,每一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都不同,其中短波长的蓝光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而长波长的红光则会穿透大气层,因地球的引力被弯曲到地球与月球之间的阴影区,这些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红色光照在月球表面,就形成了奶茶视频APP看到的红色月亮——血月。”资深天文摄影师蒋涛告诉封面新闻。
于是,奶茶视频APP眼中的月亮便褪去银辉,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暗红色,宛如“血月”。这并非灾异之兆,而是自然界最宏大的光学实验,是地球为月球点亮的“红灯”。
摄影 王晋
“蓝带”奇景:望远镜里的隐藏彩蛋
除了“血月”,本次月全食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隐藏彩蛋”——“蓝带”景观。
在月全食的“食既”(月球刚完全进入本影)前和“生光”(月球开始离开本影)后,细心的观测者若使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可能会发现月球边缘出现一条浅蓝色或绿松石色的色带。
这样的颜色是由穿过地球高层大气的阳光产生的,在那里红光比蓝光更容易被臭氧吸收,是月食期间难得一见的“蓝带”景观。
土星相伴:“指环王”与“血月”同框
当晚的天幕,不仅有“血月”独美。明亮的土星将悄然悬于“血月”身旁。土星因其壮丽的光环,被誉为“指环王”。公众有望在同一片天区内,同时欣赏到“血月”的深邃与土星的璀璨,构成一幅绝美的星空画卷。
观测指南:裸眼即可,摄影更佳
本次月全食从9月7日23时27分的半影食始拉开序幕,不过半影月食肉眼难以察觉。肉眼可见的精彩部分从9月8日0时27分初亏开始,月亮被地球影子“咬”出第一道缺口,进入月偏食阶段;1时30分食既,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血月”震撼登场;3时57分复圆,月亮完全摆脱地球本影,恢复满月轮廓,月食全程约3.5小时。
观看此次月全食完全不需要特殊设备,只要天气晴好,找一处光污染较小的开阔地,抬头仰望即可。
普通观众,可以裸眼欣赏“血月”与土星同框的壮美,感受宇宙的浩瀚。
摄影爱好者,可以结合地标建筑、古塔、桥梁等地景进行创意拍摄,意境更佳;使用延时摄影记录整个月食过程;或将不同阶段的月亮照片拼接成“葫芦串”;有条件的可使用赤道仪追踪,获得更清晰的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