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民营经济促进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公共法律服务网“越织越密”。昨天(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会上表示,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
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
“聚焦立法薄弱点、空白点,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补充道,特别是2023年以来,司法部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立法审查力度,对于实践急需的立法项目,提前介入或者直接牵头组织起草,组建专班高效推进海商法、仲裁法、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工作。
民生领域,食品安全法、学前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得以推进制定修改。针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司法部开展了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罚款设定实施和涉企行政检查。贺荣透露,目前,民政部正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记者注意到,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与此同时,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这表明行政检查的精准度和质效大幅提升。”贺荣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不断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法律服务支持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东中西部对口帮扶机制,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