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先锋谷 身在娱乐圈,哪种性格的明星更容易成功? 答案显而易见,必定是“高情商社交达人”。 而“高冷不合群”的顶流王一博却成为特例。
从“收工即消失”的片场传闻,到“工作人员不敢靠近”的私下议论。 “不合群”的标签,像一层薄雾,遮住王一博真实的模样。 就在外界误解愈深时,黄轩却主动为他正名,也为其他演员提了个醒!
01 王一博的口碑,向来两极分化严重。 喜欢他的人,夸赞他的实力。 不喜欢他的人,只觉得他“装”。 所以,王一博的处境也是奇怪又尴尬。
明明有实力有资源,却偏偏没有口碑。 最后在网友心里,只留下个“脸臭”的印象。 那么王一博,又该如何逆转自己的口碑?
外界对王一博的“高冷”评价,都源于他在镜头前的冷脸。 面对镜头,他似乎从来都不会笑。 不管是角色还是真人,王一博永远都是“面无表情”。 出现在红毯活动上的时候,更像是被逼无奈、不得不来。 所以网友调侃他“总是别人欠他八百万”的模样。 甚至面对角色采访,他也是冷淡回答“问题没有意义”。
明星也被看作戏子,话不好听,但却是现实。 所以观众对明星的基本要求,就是会讨好。 而且也更喜欢“八面玲珑”“喜气洋洋”的明星。 其他高冷淡漠的明星,都会被观众自动区分。 所以王一博在初印象上,就已经落于下风。
对于外界的争议,王一博从未回应过。 “冷脸臭脸”,似乎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状态”。 甚至还有工作人员讲述过他在片场的“距离感”。
工作结束后立即回房间、从不主动和别人交流..... 种种细节被放大后,成为王一博“难相处”的证据。 即便是和女明星合影,他也始终保持“冷漠脸”。 甚至在搭档活跃气氛时,还吐槽对方“话多惹人烦”。 所以,网友也质疑,他真的是个合格的明星吗?
明星本就是服务观众,他凭什么如此高傲? 连基本的“卖笑”都做不到,他凭什么当明星? 又凭什么拥有众多粉丝,更是被吹捧为顶流? 对于网友的质疑,王一博同样不回应、不改变。 久而久之,他本就薄弱的路人缘也彻底崩塌。
王一博的身上,似乎总是质疑声偏多。 相比其他明星的“笑脸”包装,他确实不合格。 但网友却忘记,“冷脸”也是种自我保护。
02 自幼赴韩训练、身处复杂娱乐圈的经历。 让王一博习惯以距离感避免无谓消耗。 语言不通、训练严苛、身边是无数竞争者... 让他逐渐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 他更明白,镜头前不需要过度的情绪外露。
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比刻意讨好镜头更重要。 久而久之,“镜头前冷脸”就成为他的本能反应。 这不是他的冷漠,而是他对于自我做出的选择。
圈子里的人情复杂,虚假的奉承与暗藏的恶意交织。 他宁愿把“冷脸”当做自己的人设,也不愿在无谓的社交里消耗自己。 所以,王一博并非抗拒社交,只是“慢热”。 而黄轩的厉害之处,恰恰在于他看懂了王一博的“伪装”。
在黄轩看来,王一博的“疏离”从不是傲慢。 而是敏感灵魂在喧嚣里的生存策略。 他只是用慢热的方式,守护着内心的纯粹。
黄轩对王一博的认同,源于两人共享的“孤独者”底色。 我总觉得,其实奶茶视频APP俩性格上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或许,相似的经历、同样的感受,才能让两人产生共鸣。
黄轩的童年,是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的。 后来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生活,却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成年后,他经历过亲人离世的打击,也遭遇过事业的低谷。 甚至有整整一年,他接不到戏,只能靠跑龙套维持生计。 深夜里常常一个人坐在街头的长椅上,看着车水马龙发呆。
他对世界的“孤独感”,王一博同样深有体会。 年幼离家,他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团聚,每次打电话都只报喜不报忧。 他坦言“不喜欢独处”,却又因环境被迫习惯独处。
两人的孤独,不是“自怨自艾”的矫情。 而是在成长里被迫学会的“与自己相处”。 两人的默契,更是“沉默者之间的对话”。
所以,黄轩能理解王一博的处境。 更能戳穿王一博“不合群”的真相。 同时,他也给其他明星提了个醒!
03 我觉得他非常简单,非常低调,而且性格内敛。 他没有让别人感受到任何不舒服,奶茶视频APP都很喜欢他。 黄轩对王一博的理解,本质上是对影视圈“社交崇拜”的反驳。
娱乐圈似乎会社交、高情商的演员,更容易拿到资源。 能长袖善舞、和导演制片人搞好关系的,仿佛就是“有实力”的象征。 但黄轩对王一博的评价,却彻底撕破娱乐圈的遮羞布!
演员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会说话”,而是“会演戏”。 在饭局上陪笑,在镜头前说漂亮话,都比不过把角色演好。 就像王一博,即便自带争议,也照样不影响资源。 因为他的实力、他的态度,早已得到圈内外的认可。
荒诞现实,正在吞噬着影视圈的“专业主义”。 演员忙着经营人脉,却连剧本都懒得看。 拍戏靠“数字”蒙混过关,连角色尝试都不懂。 但剧外,却能莫名其妙靠着“高情商”圈粉?
反观王一博和黄轩,他们是“不合群”的代表。 但却把时间花在“看不见的地方”。 所以,他们能在争议之中,得到专业认可。
影视圈真正该警惕的,不是“不合群”的演员,而是“空心化”的艺人。 在社交场游刃有余,却连角色都塑造不好,就像“没有灵魂的木偶”。 靠着人设和营销吸引流量,却无法给观众留下真正的作品。 而王一博和黄轩,用行动证明“演员力”从来不是靠“社交”堆出来的。 只有做到真正的“专注”和“用心”,才能为自己换来认可。
内向从来不是“缺陷”,慢热也从来不是“不合群”,安静的人,有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王一博的“慢热”,黄轩的“安静”,就像影视圈里的两束微光,不刺眼,却足够温暖 不刻意迎合、不营销人设...“无伪装”的诚实,反而能在流量泡沫中赢得长久尊重。 把专注留给角色,把真实留给自己,他们不需要别人懂,却在喧嚣里走出最纯粹的道路。
结语 黄轩看穿王一博“不合群”的真相,也给影视圈演员提了醒。 无需为迎合“讨喜”人设伪装自己,不必在社交场消耗精力。 演员的价值,不在喧嚣的交际场,而在角色灵魂的厚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