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故事丨“只此青绿”苗师傅

周云龙
在南京市金陵华兴实验学校采访时,我遇见学校的园艺师苗师傅。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他负责两个校区两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养护。
校长特意介绍他给我认识,说他是“三全”式人物:全校师生基本上都认识;干活基本上全天候,松土、施肥、修剪、栽苗、喷药,周末也不闲着;忙的时候,全家都上阵,但只领一份工资。
苗师傅,60后,自称花匠,栽苗护苗,名副其实。一问,他还专业对口,35年前毕业于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花卉园艺专业。在家乡的公园干过,在南京的宾馆待过。摆过地摊,租过门面。他半辈子四处奔波,诗意的说法是:“只此青绿”。早年他在南京街头蹬一辆自行车卖花,很引人注目,被金陵晚报的记者抓拍到,成为次日一则图片新闻的主角。
本来,我想挖挖苗师傅身上的励志故事。可是,加了他微信,看他的朋友圈,我发现他的“发现”更有意思。他说,植物有时就像个孩子,缺少营养会有各种表现,缺硼会开花而不结果,缺锌会叶脉失绿,缺磷会叶片发暗,缺铁会嫩叶发黄……植物像孩子一样简单直接,暴露各种情感诉求,等待人们理解它、帮助它、呵护它。
作为一名和植物打交道多年的专业人士,苗师傅最大的感触是,所有花草树木都有灵性。比如,草坪、绿篱球如果短时间内接连修剪几次,它会有一小段时间停下来不长,因为它可能感觉到长高还是要被剪掉,就会先观察一下,等合适时机才开始正常生长;比如,刚出芽的草坪,可以等它长得高一点再打理,如果修剪得很低,它的消耗不多,根就会懒得扎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后期抗干旱吸收营养的能力就会差;再比如,当草坪遭遇轻度旱情,它首先会不顾一切地往地下扎根,去找寻水分,而如果草坪一直不缺水,它会懒得把根扎得很深,大旱天气突然来临时容易干死,有过干旱历练的草坪就可以耐旱。这一点很像人类,惯着宠着,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很难适应大风大浪。
我听得目瞪口呆,转而问了一个掉书袋的问题:“这些,书本里面说过吗?”苗师傅回答得干脆:“没有,都是我个人的观察发现。”他曾在网上发过一段感悟:你所认为的植物无意识,其实是错误的。这是一棵中了除草剂毒性的蒲公英,为了把后代留下,虽然其它地方都枯萎了,但它依然集中了身体中的所有能量坚持开花结果传播后代!
每天不知多少次俯身,每天不知多少次凝望,苗师傅以半生时光与植物深度对话,在一片青绿的天地里收获着独有的惊喜:当植物发生病虫害时,往往周边植物也会受到侵害,这时受害的植物会向同类发出警示信息,它们就会做出应急反应。比如,进行化学防范,分泌出虫子讨厌的味道或能杀死病菌的激素,还有物理方法,叶子变老不适虫口,或是叶片改变内部结构,阻止病菌侵入。最后,一大片植物中总会有些能逃过一劫。而为了对抗病虫害,它们往往也会自我调节,或停止生长,或停止开花结果,集中能量面对外敌。
一个人要多投入、多沉浸才会有这样独特的发现?植物是伙伴,也是人生导师。苗师傅坦言,对植物的长期观察研究,让他做人变得更纯粹:植物都这么聪明,何况人呢?它们用无声的生长诠释生命的坚韧与智慧,同时启发人们,人与人的交往,不要玩心计,不要耍花招,真诚是最温暖的光,靠谱是最坚实的路。
每个星期,苗师傅都有四节劳动课要上。在百亩劳动教育基地,他变身为苗老师,既护苗,又育苗,特别用心用情。他一方面分享对植物的观察发现,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方面耐心讲解为什么要给花草植物施肥、松土、修剪、除草、喷药,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操作才是最科学的。
一不小心,苗老师的劳动课又链接到学校的博爱教育主题:爱自己、爱自然、爱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