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被称“央视第一美女”,主持《海峡两岸》16年,传言难掩才华

在央视众多主播中,李红的辨识度一直很高。她身形挺拔,着装总是简洁得体,眉宇间带着一股从容大气,不少观众称赞她是“央视美女主播”。但比起外在形象,更让观众记住的,是她主持《海峡两岸》十六年来,沉淀下的专业底气和媒体人的担当。

镜头里的李红,从来不是只靠“颜值”的主播。每次坐在主播台前,她手里的稿件上总记满密密麻麻的批注,解读台海热点时,既能把复杂的政策条文拆解得通俗易懂,又能捕捉到两岸同胞关心的细节。

比如聊两岸经济合作,她会提到台商在大陆的创业故事;说文化交流,会说起两岸共同的民俗传统,让硬新闻多了份人情味。央视从不缺优秀的主播。

郑丽在《新闻联播》里,每一句播报都沉稳有力,透着大国媒体的庄重;宝晓峰跑过不少现场报道,无论是突发新闻还是专题访谈,都能快速进入状态,业务功底扎实;李梓萌在镜头前干练利落,哪怕临时调整稿件,脱稿播报也丝毫不慌;年轻的王音棋带着朝气,主持《新闻直播间》时,自然的表达让新闻多了份青春感。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共同撑起了央视新闻的专业形象。

而李红的特别,就在于她把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两岸”这个领域。从2008年接下《海峡两岸》的主持工作起,她就没停下过“补课”的脚步。书架上摆着两岸历史、政策解读的书籍,电脑里存着历年台海热点事件的资料,就连去台湾地区采访时,也会特意去夜市、老街转一转,听台胞聊生活日常——她知道,只有懂历史、知民心,才能把两岸议题讲得让观众信服。

这些年,她专访过不少两岸重要人士,从台北市前市长郝龙斌到国民党前副主席黄敏惠,提问时从不得罪人,但也不会回避关键问题。有一次采访台商代表,她没只问经济数据,反而问“您在大陆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对方说起疫情期间当地政府帮企业复工的经历,让观众看到了两岸同胞互相扶持的温情。这种“不尖锐但有温度”的采访风格,让《海峡两岸》成了不少观众心中“了解两岸的窗口”。

不过,关注度高了,麻烦也随之而来。网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关于她的传言:有人说她能主持这档节目是靠“特殊背景”,有人编造她的私人生活细节,甚至有几次还传出“李红要从央视离职”的假消息。这些传言没少让她的观众担心,但李红从来没在公开场合回应过。她的做法很简单:该上班就准时到台里,该录节目就认真准备,镜头前依旧是那个从容的样子。

有一次传言传得最凶的时候,她正好去福建参加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在现场和台胞一起包粽子,笑着说“咱们的习俗都是一样的”,照片传到网上,不少观众留言“看到李红就放心了,她还在做两岸交流的事”。她用行动证明,比起辩解,把工作做好、把两岸故事讲好,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现在的人总喜欢追热点、赶潮流,但李红在《海峡两岸》的主播台上坐了十六年,没换过节目,也没靠话题炒作自己。她不像有些主播那样频繁上综艺、出圈走红,却在自己的领域里越扎越深——观众说起“讲两岸新闻的主播”,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她。

其实她的“特别”一点都不复杂:对职业,她有敬畏心,从不敷衍每一次播报;对两岸交流,她有使命感,总想多做一点让同胞更亲近的事;对传言,她有定力,不被杂音打乱自己的节奏。如今,李红还在主持《海峡两岸》,镜头前的她或许多了几分岁月的从容,但那份专业和温情,依旧是观众熟悉的样子。她就像央视新闻里的一束“稳光”,不耀眼,却能让关注两岸的人,看到一份坚定的坚守。

巴中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