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九三晚会爆火,刘敏涛演技封神 网友直呼“灵魂被喊醒”

一句“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让刘敏涛的戏刷爆全网,观众看完眼眶发红。

这段戏出自央视九三晚会《永远的番号》,讲的是刘老庄82名勇士的故事,她演的母亲,把等儿的苦揉进了针脚里。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四连在刘老庄阻击日军。82名战士打光子弹,用石头、刺刀拼到最后,全部牺牲。乡亲们捧着烈士的血衣,选了82个子弟,重建“刘老庄连”——这是戏的根,也是刘敏涛要演的“痛”。

舞台上的她,穿藏青布衫,梳着发髻,手里攥着半块粗布。开场哼着苏北老调“送郎参军”,针脚扎进指尖,她皱了下眉,却没停——那是给儿子补的军装,补丁摞着补丁,像她熬了三年的夜。后来战士们涌进来,喊“阿姨,奶茶视频APP是刘老庄连的”,她抬头的瞬间,眼睛亮得像星子,手却抖得拿不住针。

刘敏涛为这个角色,提前半个月去了刘老庄。92岁的王奶奶拉着她的手说:“我家柱子19岁参的军,走的时候说‘娘,等我回来娶媳妇’,可最后只回来一件带血的衣裳。”刘敏涛把王奶奶的银簪插在发间——那是奶奶当年的嫁妆,现在还在刘老庄纪念馆里。

她是天津人艺的老话剧演员,演了十年《雷雨》里的繁漪。为了演繁漪的“疯”,她跟着精神病医生学观察,把患者的眼神、手势都记下来;演《茶馆》里的王淑芬,她去老茶馆当服务员,学擦桌子、倒茶,手指磨出茧子。《伪装者》的明镜火了之后,有人找她演“霸道总裁”,她拒绝了:“我不想重复自己,我想演有魂的角色。”

2021年唱《红色高跟鞋》,她因为拍夜戏没睡,状态松了点,被骂“油腻”。有人说“她的演技崩了”,有人说“再也不看她的戏”。她没辩解,转身去演了《小敏家》里的李萍——那个有点强势、有点可爱的中年妈妈,又圈了一波粉。

刘敏涛的演技是“沉浸式”的。这次演母亲,她没刻意“演伟大”,而是“演真实”——开场的轻声哼歌,是“等”的苦;看到战士们的亮眼睛,是“喜”的甜;擂鼓时的大吼,是“舍”的痛。三种情绪揉在一起,没有夸张的表情,只有手的抖、声音的颤、眼神里的火——这些细节,是话剧舞台磨出来的“肌肉记忆”。

观众为什么哭?因为她演的不是“英雄母亲”,是“隔壁的婶子”。会缝补、会哼歌、会在儿子走的时候偷偷抹眼泪,却能在关键时刻,把脊梁挺得笔直。就像网友说的:“她没演‘伟大’,她演的是‘我妈’——我妈当年送我爸去参军,也是这样的眼神。”

某平台有个高赞评论:“我爷爷是刘老庄连的老兵,看了这段戏哭着说‘这就是当年的王婶’。爷爷从来没讲过战争的事,那天说了一夜——说王婶怎么给战士补衣服,怎么敲鼓送他们出发。刘敏涛演的,就是爷爷心里的王婶。”

刘敏涛用20分钟的戏,把自己从“油腻梗”里拽了出来,也把82名勇士的故事重新焐热。她没喊“我要证明自己”,只是把母亲的痛、民族的魂,揉进了那句“儿”里。可之前为什么有人骂她?难道“松弛”等于“不认真”?难道“中年女演员”只能有一种样子?

我觉得刘敏涛的“赢”,是赢在“不飘”。红了没接烂剧,被骂没辩解,只是沉下来演有魂的角色。就像朱媛媛说的:“她是我同学,她演的就是好。”因为她从来没把自己当“明星”,只当“演员”——演员的活,就是把角色演活,把故事讲好。

你看了刘敏涛的这段戏吗?最戳你的是哪句台词?

阜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