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9月5日,北京朝阳区第二届花园阳台征集活动启动。记者从活动上获悉,2025年朝阳区已完成东湖街道华彩国际社区、建外街道大望家园社区、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等13处社区微花园建设。明年,朝阳区将继续推进这一项目,为居民打造更多家门口的“绿色会客厅”。
活动现场复刻了花园阳台征集优秀作品。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活动主会场内,由浅粉、淡紫、乳白等花卉铺成花境,薄荷、迷迭香等芳香植物点缀其中。现场还复刻了“绘梦绿境”“逸趣盎然”“园绘朝晖”三处首届花园阳台征集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既有高大的棕榈树等绿植作为背景,营造出浓郁的自然氛围,也有低矮的花卉和盆栽,增添了几分灵动。结合植物架、花盆、悬挂式植物等多种摆放方式,构筑出花香氤氲的氛围。不少市民驻足打卡拍照,分享着花园阳台搭建心得。
2025年,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完成13处社区微花园建设,一处处“家门口的绿色会客厅”让居民们多了聚会、休憩的空间。记者了解到,这13处社区微花园各有特色,比如东湖街道华彩国际社区在保留原有银杏、碧桃和月季的基础上,通过增植玉簪、欧石竹等植物延长观赏期。望京街道花家地西里社区则通过石景、回廊等元素,融合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文化,种植连翘、丁香等植物,为居民打造花香微花园。
除了微花园,热爱花卉种植的“朝阳群众”还当上了花匠,面积不大的阳台、露台都成了大家施展身手的好地方。首届花园阳台获奖者韩如柒是位年轻的种花能手,几年前大学毕业后,她开始尝试花卉种植。“我可能种花有天赋,养什么都能养得好,在社区交流群里,虽然我年纪小,但是邻居们都叫我'老师',纷纷交流种花心得。”今年韩如柒再次参加了花园阳台的评比,并且信心满满。
市民在花卉前留影。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胡嘉斌介绍,明年朝阳区将继续开展微花园建设,目前以居住社区为主,未来扩大至学校、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胡同街巷等。同时,花园阳台、“半米阳台”的建设,聚焦家门口绿化提质,营造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居住环境。在社区层面开展微花园、花园阳台等建设过程中,朝阳区园林绿化局鼓励街乡属地积极参与,鼓励居民全程参与绿化设计构思、种植实施及日常养护。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