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式上的青春力量丨“我的心与家国相连”
人民日报记者 陈圆圆
“近距离感受脚下地面传来的震动,每个人都在热烈欢呼。”回忆9月3日的阅兵场景,身处观礼台的青年志愿者、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学生穆瑞莹心潮澎湃,“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与方队战士们的飒爽英姿交叠,仿佛穿越时空,让我的心与家国相连。”
穆瑞莹是此次纪念大会4000多名“志愿蓝”中的一员。纪念大会当天,她在天安门城楼一侧的临时观礼台,负责引导嘉宾、回应咨询。临近结束时,她留意到一位女士脸色苍白,可能是低血糖。她立即递上自己的储备餐包,“战士们在接受检阅,奶茶视频APP青年志愿者也在接受检阅,使命在肩!”
穆瑞莹的外曾祖父是老红军,13岁参军,曾参与南泥湾大生产,“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一边学习”。她的外曾祖母曾是战地军医,“外曾祖母曾说,战士的枪是不离身的,哪怕躺在担架上也紧紧握着武器。”穆瑞莹回忆道。
每年8月15日,穆瑞莹家总会做一盘不去皮的清炖土豆块。那是1945年8月15日,从电台得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外曾祖母与战友们庆祝胜利的“盛宴”。一道朴素的菜,传承跨越80年的红色记忆。
“从大刀长矛到精良装备,我为人民军队骄傲,为祖国骄傲。”纪念大会当天,穆瑞莹的外婆在电视机前热泪盈眶,“多希望瑞莹的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也能看到!”
穆瑞莹学的是工程物理专业。散场时,一位嘉宾拉住穆瑞莹,询问她的学校和专业后郑重说道:“期待10年后,你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先辈们把热血洒在中华大地上,才换来今天的繁荣硕果。”穆瑞莹坚定地说,“我要接过强国复兴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超今越古网»阅兵式上的青春力量丨“我的心与家国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