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物》大结局把人哭惨了——郭龟腰和苏苏手拉手倒在地上,嘴角带血,弹幕里“意难平”刷成了墙,可演郭龟腰的张海宇却说:“我偏要让这苦命人心里有团火。”
谁能想到呢?这个把卖货郎演得活灵活现的演员,十年前还是在喜剧舞台上扭着腰喊“小嫚儿”的“青岛大姨”。如今观众扒出他的老底,惊得合不拢嘴:“这剧抛脸是同一个人?”
试戏时他揣着“山东密码”去的
张海宇接郭龟腰这角色,纯属“捡漏”——开机前几天才定人,导演刘家成挑演员挑到眼都花了,直到他揣着一嘴山东话进门。
“试戏那段是郭龟腰逗苏苏吃活章鱼,我琢磨着这卖货郎得有股‘见过世面的油滑’,又得带着山东人的实在。”他鸡贼得很,特意穿了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袖口还沾着点灰,一开口就是带海蛎子味的山东腔:“苏苏妹妹,尝尝?这玩意儿在青岛码头可金贵了!”导演当场拍板:“就他了!这卖货郎身上有股子‘人精’劲儿。”
他哪是天生会演?不过是把自个儿当“人肉搜索引擎”。为了让郭龟腰“立得住”,他翻遍了山东农村的老照片,发现那年代的“走脚”货郎真不简单:“他们可不是土包子,青岛、烟台的码头都跑过,见过大海,说不定还偷偷喝过洋人的可口可乐。”

剧里有段戏,郭龟腰掏出块外国巧克力塞给苏苏,憋出句蹩脚英文:“Sweet!”弹幕笑他“装X”,他却较真:“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当年沿海地区早就有洋货进来了,卖货郎嘴碎,学两句英文显摆,太正常了。”连他给苏苏编的竹篮子,都是照着奶奶当年用的样式编的:“我奶奶说,那时候的篮子底得编‘万字纹’,装货不容易漏,这些细节不能错。”
他给“苦命鸳鸯”设计了“怂包打架”名场面
郭龟腰和苏苏的感情,是《生万物》里最扎心的线——一个是走南闯北的卖货郎,一个是被婚姻困住的苦女子,最后手拉手被毒死,像极了莎士比亚悲剧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张海宇偏不按“悲情套路”来:“光哭有啥用?得让观众先笑,后疼,最后记一辈子。”
他把这段感情拆成了“三步棋”。第一步是“逗你玩”:郭龟腰总拿些新奇玩意儿哄苏苏,活章鱼、玻璃珠、花头绳,嘴上贫得像开了闸,心里却偷偷给她留着最好的布料。第二步是“疼你入骨”:苏苏被婆家欺负,他嘴上骂骂咧咧“窝囊废”,转头就扛着半袋粮食送去,放下就跑,怕人看见说闲话。
最绝的是第三步,他给郭龟腰设计了个“怂包打架”名场面。有回苏苏被地痞骚扰,郭龟腰急得脸通红,抄起旁边的拨浪鼓就冲上去——这玩意儿能打人?他自己也愣了,又换个粗瓷坛子,举过头顶半天,手哆哆嗦嗦就是不敢砸,最后“哐当”放地上,蹲那儿喘气。弹幕笑疯了:“这卖货郎是来搞笑的吧?”

他却在监视器前点头:“要的就是这效果!”他说郭龟腰根本不会打架,“他的勇敢不是挥拳头,是明知道自己怂,还敢往前冲。”就像他送苏苏巧克力时,手心里全是汗:“他怕被拒绝,怕别人说闲话,但更怕苏苏受委屈,这种‘怕’里藏着的,才是真感情。”
大结局那场戏,两人被人下了毒,郭龟腰拉着苏苏的手说:“下辈子,我还当卖货郎,给你带全世界的糖。”镜头扫过他的脸,嘴角还带着笑,眼里却全是泪。张海宇说:“我要让观众记住的,不是他们怎么死的,是他们活着的时候,心里那点甜。”
从“青岛大姨”到“剧抛脸”,他偏要“慢下来”
观众这才发现,演郭龟腰的张海宇,竟是当年火遍全网的“青岛大姨”。
2016年,他在《今夜百乐门》里穿着花棉袄,捏着嗓子喊“小嫚儿,你这口红啥色号”,一夜之间成了“初代网红喜剧人”,连春晚都请他去扭秧歌。可就在喜剧市场爆火的时候,他却转身扎进了影视剧,演起了配角:《女心理师》里讨好型人格的莫宇,《宸汐缘》里油嘴滑舌的司命,个个都让人忘了“青岛大姨”是谁。

有人替他可惜:“要是一直搞喜剧,现在早成顶流了!”他却摇头:“我不是不爱喜剧,是不爱‘小品式喜剧’。”他觉得现在的喜剧还是老套路:“8分钟里必须抖三个包袱,人物得像卡通画,一眼就能记住,可我想演的是人,是有缺点、会疼、会怂的活人。”
这几年他接戏越来越慢,一年就拍一两部,有人说他“糊了”,他倒乐呵:“慢才好呢!以前为了证明自己能演,啥角色都接,结果把自己耗得半死。现在只接‘能滋养我的角色’,就像郭龟腰,演他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跟着活了一遍。”
如今《生万物》火了,找他的剧本堆成山,可他还是老样子:“不挑大角色,就挑‘有意思的人’。”他说下一步想演个“糙汉父亲”,或者“有点偏执的手艺人”,“只要角色能让我琢磨透,哪怕戏份少,我也乐意。”
采访最后,他掏出手机翻照片,是奶奶年轻时的黑白照:“你看我奶奶,当年也是村里的‘俏姑娘’,跟苏苏一样,心里有股韧劲儿。”他笑着说,演郭龟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从苦日子里找甜”,“就像剧里说的,‘生万物’,日子再难,也总能长出点啥来。”
至于下一部戏啥时候播?他卖了个关子:“快了,到时候你们肯定又认不出我了——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