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说丨年纪轻轻,怎么就“多囊”了
实习生 李芊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长胖,长痘,头发脱落……这是郑铭从青春期起就在对抗的“烦恼”。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直到23岁那年,她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张凤格介绍,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下简称“多囊”)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约为5%-10%,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排卵障碍的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生育及远期健康。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患病原因是什么?患病后又该如何治疗?
隐匿的疾病
从初中开始,郑铭发现自己脸上的青春痘变多了,身材也日渐圆润。母亲带她去医院看了皮肤科,开了些涂抹用的祛痘药膏,但情况并没有改善。到了初三,愈发明显的肥胖和易疲劳成了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她把长痘等问题的原因一半归结于青春期,一半归结于中考压力下的过量饮食,于是尝试通过节食和吃药减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收效甚微。直到一年后入读卫校学习了医疗知识,她才隐约感觉,自己的症状或许是因为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于是经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检查,得以确诊。
郑铭的情况并非个例,张凤格告诉记者,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隐蔽性,患病后表现差异巨大,很难依靠某种具体的表征进行判断,有时候也容易和其他疾病,或者生活习惯不佳导致的身体不适混淆,导致延后确诊。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表现大多为长胖、月经不调、脱发等,但也存在一些被称为“瘦多囊”的不典型患者,身高168cm,体重只有47kg的夏娟娟就是这种情况。“我一直挺瘦的,也没有明显的脱发现象,甚至体毛还变多了。因为没有典型的发胖、脱发、痤疮等症状,所以我一开始没怀疑过是多囊,后来去两家三甲医院做了很多检查,才最终确诊。”她说。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梁海燕介绍,大约有50%的多囊患者未能在患病后及时确诊,有些人即使被诊断为多囊数年,对该病也知之甚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临床症状变化很大,难以自我诊断,发病率呈逐步增加,疾病对多系统产生危害,贯穿女性大部分生命周期,因此梁海燕建议育龄妇女将妇科纳入规范的慢病管理,给与更多的关注。
张凤格告诉记者,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目前医学界仍采纳2003年的“鹿特丹标准”,即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导致月经异常;高雄(指人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记者注)临床表现或雄激素升高;卵巢多囊样改变。这3项指标中只要符合其中两项,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雄性疾病,即可确诊为多囊。
不只为生育,更关乎全身健康
年纪轻轻,为何会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张凤格告诉记者,多囊的发病并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因,根据目前学界研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相关性,日常高油高糖饮食的人和存在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问题的人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相对更高。
在网上一直有种声音认为,“反正我也不打算怀孕,那我就没必要治疗多囊”。对于这种想法,梁海燕表示,不孕不育只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危害中的很小一部分,实际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负面影响远不止于此。多囊造成的激素异常会打乱患者全身多个内分泌系统,累及多个脏器,比如皮肤痤疮、脱发、黑棘皮、严重肥胖等问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罹患风险将明显增加。
梁海燕告诉记者,她曾接诊过一名26岁的患者,虽然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年,但没有医疗干预,最终患上了子宫内膜癌。
“临床中确实有很多患者对多囊危害认识不足,认为不痛不痒,就没必要治疗。医生应引导患者加强对疾病的学习和理解,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自身长期监测和管理,对可疑子宫内膜病变要早诊断、早干预。”张凤格说。
多囊能治吗
梁海燕告诉记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但是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纠正、适当的治疗来改善症状,把患病后的危害降到最低。临床最常见、医生最推荐的方法,首先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张凤格介绍,医生通常会先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和就诊需求,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如果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月经不调和激素紊乱症状,医生会考虑使用短效避孕药辅助抗雄,调整月经及保护子宫内膜。“并不是每一个多囊患者都需要吃短效避孕药,具体吃不吃、吃多久都要根据医生的临床诊断决定。”
另外,梁海燕特别强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即使按时吃药,患者也应该加强对血糖和血脂的监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今年是夏娟娟确诊多囊的第五年,患病的前3年中,她一直服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随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体内激素水平也渐渐稳定,经过医生同意后,夏娟娟从去年起已停止服用短效避孕药,转而通过吃中药来调理身体。目前和主治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复查,身体状态良好。
郑铭确诊至今大约已3年,就读于卫校的便利让她在确诊以后能够及时看病,还有人督促她按医嘱吃药,为了保证不劳累过度影响治疗进程,在毕业后她甚至辞掉了第一份工作,换了一家相对轻松的公司上班。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调整和用药,她的激素控制效果相当不错,停药后也没有出现症状的反复,去医院复查的次数减少到了每年一次。“我人瘦了18斤,痘痘也不长了。”她开心地告诉记者。
梁海燕介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和康复最重视的就是“健康生活习惯”,坚持健康饮食,控制高糖高油食物摄入,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体重超标的患者注意减重,不要长期过度劳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需要个体化,这样患者能长期坚持,最终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不再受到各种症状的困扰。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如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不建议擅自停药,症状加重后再重新服药的循环。短效避孕药其中一个重要的副作用是容易形成血栓,这种风险高发期在开始服药的前3个月,过了这段时间如持续服药风险会大大降低,但是如果擅自停药观察一段时间再重新服药,会反复处于血栓高增长风险状态中。
另外,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心理健康。张凤格表示,心情好对于多囊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的情绪中也容易引发激素紊乱,加速发病进程,多囊又容易影响患者的外形和感受,导致进一步的焦虑,最后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张凤格建议,生活干预和心理干预应同步进行。
梁海燕提醒,没有患病的育龄女性也应该在能力范围内保持合理饮食,少食多餐,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如果体重过大,可以求助减重门诊等。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人应多关注自身血糖血脂指标,定期检测,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患病,还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当身体出现雄激素增多、月经异常、脱发等现象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发现多囊的早期特征尽早进行干预,可以把不良后果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个可防可控的慢病,早期诊断、合适的干预和医生指导可以使患病群体损失降到最低。”梁海燕说。
梁海燕强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产科、内分泌科、皮肤科都在密切关注的疾病,大众增强疾病认知、加强身体管理非常重要。保证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才是远离、控制该疾病的最佳选择。
(为保证受访者隐私,郑铭、夏娟娟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