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太难看!明星扎堆当 老师卖课,向太汪峰齐上阵,演都不演了
前言内娱这两年的风向变得比翻书还快!前阵子明星们挤破头搞餐饮、玩潮牌,热闹劲儿还没过去,转头就一股脑扎进了知识付费的圈子,一个个都当起了 “老师” 卖起了课。
从向太到汪峰,从伊能静到王晶,就连吴彦祖都来凑了热闹,这波 “卖课潮” 到底藏着啥门道?明星卖课花样多,销量有人爆火有人凉先说说最惹眼的向太陈岚,她推出的《向太向上闺蜜圈》课程,一上线就自带话题。这课定价599元,领券后399 元,主打 “稳定内核、摆脱内耗”,还喊着 “帮你经营家庭、事业、财富和人际关系” 的口号,本质就是套 “情商成长课”。课程内容以持续更新的录播课为主,再搭配不定期的内部闭门直播,购课还能送 “向太推荐必读书籍、向太推荐人生必看电影” 这些电子资料呢!最吸引人的是附赠一张 “创始成员尊享电子闺蜜卡”,号称有专属身份标识和私享圈层特权—— 但具体能链接到啥人脉、享啥福利,目前还没说清楚,跟开盲盒似的。
不过架不住向太的名气大,截至 9 月 3 日,这课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三个平台累计卖了 5000 多份,销售额超 204 万元。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觉得能学 “豪门大智慧”,更多人吐槽 “她的经验跟咱普通人没关系,纯属交智商税”。伊能静也没落下,推出了《高能量女性成长课》,399 元一套,内容全围着 “自我认知、婚姻经营、亲子教育” 转,完美贴合她 “励志妈妈”“独立女性” 的人设。
摇滚圈的汪峰玩得更专业,联合好几个音乐人做了线上课,包含 30 节录播课 + 3 节直播课,从声乐技巧、基础乐理到词曲创作、音乐历史都覆盖了,不少网友觉得他这课 “最可信赖”。最让人意外的是吴彦祖,他推出的英语课程,结合自己中英双语的履历和好莱坞经历,拆解影视台词发音、分享职场英语技巧,还加了 “AI 陪练” 功能。
结果 5 天内销售额直接破 500 万元,甚至带动合作方高途资本的股价单日涨了 30%,“男神 + 实用技能” 的组合果然能打。相比之下,王晶导演就有点翻车了。他推出的 “人生由我掌握” 大师课,大家本来以为能学电影创作技巧,
结果全是 “人生成功学” 鸡汤,跟预期完全跑偏,最后全平台销量不足 1000 件,属实有点尴尬。为啥明星突然集体 “转行” 卖课?说穿了,还是 “钱不好赚了”!这两年影视行业冷得发抖,2024 年香港电影票房创了13年新低,内地市场也是 “产能过剩、票房两极分化”,明星拍戏的片酬砍了又砍,演技差、没作品的艺人直接被市场淘汰,不找新出路不行啊。前几年明星扎堆直播带货,可现在早就卷不动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之前那种 “明星站台就能卖爆” 的日子过去了,变现效率大不如前。
而知识付费呢?简直是 “低风险高回报” 的香饽饽:一次录课就能长期分成,不用管供应链、库存这些麻烦事,利润率比卖衣服、卖吃的高多了。而且明星天生自带流量 buff,随便发个宣传视频就能引一堆关注,不用从零开始攒用户。加上现在 AI 技术帮忙,制作门槛也低了—— 明星只要出镜讲讲课,后期剪辑、AI 陪练这些活儿全交给团队,省心又省力,
就像吴彦祖课程里的 “AI 陪练” 功能,虽说被吐槽 “只是语音对话”,但好歹能实现 7×24 小时口语对练。背后还有资本在推波助澜,像吴彦祖就通过控股 “雅识教育”,间接持股了课程运营方,不仅能拿销售额分成,还能借着课程的热度推高公司估值,一箭双雕的好事,谁能拒绝?明星卖课,真的靠谱吗?槽点可不少首先是内容 “注水” 严重。向太的课全是豪门经验,说的都是 “怎么跟大佬打交道”“怎么管理家族资产”,普通人学了也用不上;吴彦祖的英语课被吐槽 “含祖量不足”,每节课就前 5 分钟是他出镜,后面全是助教代讲,宣传的 “AI 陪练” 也只是机械的语音对话,根本没啥用;
王晶的课更是货不对板,说好的电影干货变成了成功学鸡汤,买课的人直呼上当。其次是合规风险不小。知识付费领域本来就常出 “虚假宣传”“退费难” 的问题,明星要是敢夸大课程效果。比如向太说 “能帮你进入高端圈层”,很可能触犯《广告法》。而且现在监管越来越严,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对网络平台入驻讲师的授课资质开展前置审核,尤其针对心理、教育这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这关要是没过,麻烦就大了。最关键的是,这事儿本质还是 “粉丝经济”。
大家买课,大多是冲着明星的人设和名气,比如想 “沾沾向太的豪门运气”“跟着吴彦祖学英语有动力”,根本不是因为课程本身的知识价值。可人设这东西说塌就塌,一旦明星出点负面新闻,课程销量立马凉透。而且跟罗振宇 “罗辑思维” 这种专业知识付费平台比,明星课程差得远。人家就算有争议,也在踏踏实实做知识输出,还得面对 “怎么持续创造内容价值” 的难题;可明星课程全靠人设撑着,内容没深度,也没啥持续更新的能力。
等用户慢慢理性下来,光靠 “情绪价值” 可留不住人,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结语内娱明星扎堆卖课,看着热闹,实则藏着不少坑。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也别被明星光环冲昏头,买课之前先想想:这课到底能学啥?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知识付费的核心是 “价值”,不是 “名气”。要是明星们只想着赚快钱,不解决内容质量和合规性的问题,这波 “卖课潮” 迟早得凉。希望行业能早点规范起来,让知识付费回归本质,而不是变成明星们的 “圈钱新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