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举行记者会 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等法律草案将提请审议
作者:闪电侠热火WD 来源:影视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07评论数:
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黄海华通报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拟审议的法律草案主要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审议原子能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家公园法、法治宣传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生态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国家发展规划法等草案;审议仲裁法修订草案、监狱法修订草案、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审议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环境保护税法修正草案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对于及时发现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在加强监测报告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明确“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机制”;明确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等。
关于国家公园法草案三次审议稿,黄海华介绍,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三次审议稿进一步修改,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规定,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今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仲裁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这次仲裁法修订草案三次审议稿拟进一步完善网络在线仲裁制度、拓宽特别仲裁适用范围、完善支持仲裁的相关制度等。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小抓起。关于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三次审议稿,黄海华介绍了以下主要修改:一是进一步充实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相关规定;二是着眼于提升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增加“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基本法治观念”的规定;三是整合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规定。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就此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将为今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明确方向、奠定基础。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将绿色低碳发展单独成编,受到关注。“法典是新时代鲜明的法治标志,必须回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特色。”黄海华对此表示,绿色低碳发展独立成编,聚焦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绿色低碳发展重要环节和重要领域,就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规定,表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将视野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扩展到以法治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加全面、完整回应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在国家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备受重视。这次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贯彻国家发展规划工作各个环节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编制国家发展规划应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明确国家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等材料应当向社会公布。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