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圳“超充之城2.0”建设不断提速。图为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储超充及车网互动一体化应用场景。(受访者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8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9月1日,比亚迪公布2025年8月产销快报,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5.30万辆,本年累计产量280.80万辆,同比增长21.04%;销量为37.36万辆,本年累计销量达到286.38万辆,同比增长23.00%,持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成绩单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今年3月,比亚迪对外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充电功率达到1兆瓦(1000kW),可实现“1秒2公里”的峰值充电速度,刷新了全球电动车的充电效率纪录。6月17日,比亚迪兆瓦闪充首批共建示范站点——深圳和盈站与环亚新能源站投入运营。此举不仅标志着比亚迪行业领先的超快充技术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也是企业积极参与“超充之城2.0”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先锋城市,深圳的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率是100%,公共交通领域电动化水平居全国第一。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76.9%。
“好马须得配好鞍”,顺应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深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2023年6月,深圳吹响“超充之城”建设的号角,当年就建成100多座超充站,这些站点大多依托原有的公共充电站建设,分布在人流车辆密集的公共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产业园区。
2024年12月,深圳“超充之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顺利完成超千座超充站的建设目标,率先实现超充站数量超过加油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枪,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构建了完善且强大的基础设施。“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宣传语,逐渐被新能源车主熟知。
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55座、充电桩超42万个。过去一年,深圳在全国首发6项引领性地方标准,不仅明确了超充设备单枪额定功率不低于480千瓦,还对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选址、充电站布置、电能质量要求等方面设置了标准规范。
在今年6月13日举行的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按照“深圳示范、湾区组网、全球推广”的思路,全面启动实施“超充之城2.0”,进一步加快重卡超充换和乘用车闪充等大功率充换电技术应用。
“超充之城2.0”建设擂响新一轮战鼓,吸引众多龙头企业提前布局。
5月31日,比亚迪就与小桔充电、新电途共同启动“兆瓦闪充 万桩共建”生态合作,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过15000座兆瓦闪充站。同时,比亚迪与星星充电、特来电等领先补能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覆盖更广、体验更优的兆瓦闪充生态网络。
作为宁德时代在深圳落户的重卡换电全球业务运营中心,两年前在坪山成立的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正在打造引领全球的重卡换电产业生态,带动重卡整车、换电设备、换电综合运营平台的全球化发展。6月9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2025年第二批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要求于2026年12月31日前制定“底盘式重卡换电系统互换性技术要求”“底盘式重卡换电站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两项标准的牵头单位均为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推出的巧克力换电业务也在深圳今年6月启动的车网互动示范活动中表现抢眼,换电站内储存的电能能够精准反馈给电网,成为稳定电网负荷的重要工具,推动“车-站-网”三方融合。
当前,深圳正以“超充之城2.0”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众多龙头企业的协同发力,让“超充之城2.0”建设不断挂挡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