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城:尹笑声不是艺术家,连相声名家都够不上,出了天津没人认识
说起相声界的辈分和名气,那可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认牌子,有人认本事,还有人认的是那份茶余饭后的乐呵。前阵子,天津有位叫钱城的相声演员,在直播间里聊起尹笑声先生,话可说得有点冲。他说尹笑声不算是艺术家,连“相声名家”这个名号都够不上,理由嘛,是“出了天津没几个人认识他”。
这话一出,不少相声迷可就坐不住了。要知道,尹笑声可不是一般人,他出身相声世家,父亲尹寿山是马德禄的徒弟,他自己更是七岁登台、八岁走红,还被相声泰斗马三立收为徒弟,当年在连兴茶社说相声,人送艺名“小傻子”,那是实打实的“娃娃腿”。虽然后来有一段日子没怎么登台,但1999年他牵头组织“众友相声团”,还担任团长,跟黄铁良搭档十六年,说了大量传统段子,在天津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钱城这边呢,自称“敢说真话”,师承魏文华,点评同行向来直来直去。他拿杨少华的儿子杨威举例子,说杨威到外地一提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杨少华,观众掌声雷动;但要说是尹笑声的徒弟,台下反应就淡多了。他还补了一句:“田立禾都不算名家,没那个腕儿!”这话听着痛快,可仔细一想,却有点以“出名程度”论英雄的味儿。
其实啊,说相声这门艺术,从来就不是只拼名气。侯宝林大师说过:“艺术不是打擂台,非得分个你高我低。”尹笑声先生晚年长期扎根天津、埋头传统,虽然没频繁跑码头、上电视,但他和黄铁良的搭档深入人心,是天津非遗相声的代表性传承人。你说他不是“名家”,天津的观众第一个不答应——人家在地方上受欢迎、有功力、有传承,怎么就不算“名家”了?说到底,“名家”这顶帽子,到底该谁戴?是看全国知名度?还是看真本事和行业贡献?钱城这话虽然惹争议,却倒也扯出一个老话题:艺术评价,到底谁说了算?是流量、是掌声、还是实打实的活儿?
其实啊,尹笑声是不是名家,时间早就给出了答案。他不争不抢、不炒作不喧哗,一辈子踏踏实实说相声,把笑声留在茶社、剧场和几代天津人的记忆里。你说他名气不够大?他却成了天津相声的一道风景。你说他不是艺术家?可他这一辈子,不就是艺术本身吗?所以啊,别光用耳朵听名气,还得用心听相声。是不是名家,观众的笑声才是最真实的答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