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阮孟玥
去年以来,羽毛价格飞涨,带动羽毛球价格节节攀升,商超内200多元一筒的羽毛球屡见不鲜。“涨声一片”给羽毛羽绒产业带来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无为市是全国羽毛羽绒产业重镇,其毛片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七成左右。面对价格波动,无为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单一的羽毛加工向羽毛球、水洗绒及羽绒制品方向发展,从羽毛球向体育装备集群延伸,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老树发新芽”,着力打造百亿羽毛羽绒产业。
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里,工人在加工羽毛球。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实习生 张程宏 摄
节本增效,对冲高羽价
“一台机器一分钟可以生产2个羽毛球,由于当前羽毛供不应求,目前只有26台机器开机,一天生产1400打羽毛球。”近日,在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内,超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庆鼎告诉记者,该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全力生产,羽毛球插毛机不停地作业,每月可以生产5万筒羽毛球。
据了解,一个羽毛球需要16根鸭羽或者鹅羽才能制成,一只鸭或鹅能提供40根各类羽毛,其中最适合制作羽毛球的刀翎只有14根。去年以来,羽毛价格节节攀升,不断抬高羽毛球企业原料成本。
“去年,鸭羽刀翎价格每根2毛多钱,现在已经涨到5毛,价格翻了一番。而鹅羽刀翎价格从去年6毛一根,现在涨到了9毛一根。”杨庆鼎告诉记者,“一筒球12个,需要用192根鹅毛,光羽毛成本就要180元。”
羽毛价格高企,无疑给全国羽毛羽绒产业重镇无为市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
仅用8根毛片制成的训练专用球“小钢炮”。安徽日报记者 阮孟玥 摄
超羽体育所在的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是羽绒产业聚集区,占地约两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聚集了30多家羽毛羽绒企业,每天有超10万只鹅的毛片发往全国各地。面对价格上涨,园区企业正在节本增效方面下功夫。
“预计毛片价格还会上涨,很多企业都在抢购原材料。”在超羽体育厂房里,杨庆鼎告诉记者,公司一方面建造了智能化车间,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开发了名为“小钢炮”的训练用球。这款训练用球只有8根毛片。别看“个头”矮、用羽少,但是售价较低,非常适合作为体育爱好者平时用球。
羽绒价格也在飞涨。无为当地羽绒加工企业通过精准分类、产品直供的方式,保障市场供应。
记者在安徽鹅泓羽绒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看到,雪白的羽绒通过真空长管输送,以不同风速实现对羽毛与羽绒的精准分类。
“拿白鸭绒来说,去年最高涨到50万元/吨,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然在45万元/吨的高位,而鹅绒的价格又远超鸭绒。”公司负责人章力介绍,目前是羽绒生产旺季,公司每天能生产1.5吨羽绒产品,产品直供宜家、优衣库等国际品牌。
训练专用羽毛球生产设备。 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 实习生 张程宏 摄
延链补链,产业冒“新芽”
无为临长江、靠巢湖,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发达的水系适合发展养殖业,这里盛产鹅鸭,“无为板鸭”更是全国闻名,由此衍生出的羽毛羽绒加工产业历史悠久。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无为人就肩挑扁担,走街串巷收鹅毛,粗加工后卖往杭州。从“羽毛贩子”到产值超50亿元的羽毛产业集群,无为成为全国四大羽毛羽绒基地之一。
目前,无为市从事羽毛羽绒生产加工企业150多家、规上企业40多家,从业人数超3万人。去年年产1000余万打羽毛球,年生产水洗绒4万余吨,毛片、羽毛球、羽绒制品等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非洲和东南亚。
该市聚集了以光明、鹏翔、蓝翔、永胜等为代表的50多家羽毛球及毛片专业生产企业,其中高档羽毛球毛片产量约占全国市场的70%,已形成以羽毛羽绒原料贸易为基础,羽毛球生产、羽绒制品加工为主导,羽绒家纺为延伸的全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无为羽毛产业实现产值26.5亿元,增长34.5%,羽毛球产量在全国占比近1/4。
“全国每四个羽毛球,就有一个‘无为造’。”无为市无城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罗志刚告诉记者,今年无为羽毛产业预计产值有望突破70亿元。
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无为并不满足于羽毛球“隐形冠军”的光环,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老树发新芽”,提高产品附加值。
无为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推动羽毛羽绒粗加工向下游发展,从羽毛球向各类成品延伸;另一方面,与江西羽绒小镇共建成品车间,吸引更多链上企业入驻。
转型升级,抢占新赛道
近日,无为市鹤毛镇养殖大户洪金宝领着记者来到池塘,成群的皖西白鹅在水面上扑棱着翅膀,阳光下的鹅毛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别看今年鹅价跌了点,这里每只鹅的羽毛价值顶小半只鹅肉呢!”身为无为板鸭协会会长,洪金宝深谙“一鹅两吃”的生意经:活鹅9元/斤,一只鹅不过100元,而羽毛却能卖到30元。
肉卖给板鸭店,毛送羽绒厂。尽管鹅鸭养殖看起来稳赚不赔,但无为像洪金宝这样的养殖大户并不多,本土养殖规模并不大,且以散户为主。每天1万只无为板鸭主要集中在本地及周边市场,对养殖业的带动不明显。不过,羽绒产业却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使无为成为全国重要的羽毛羽绒集散地和毛片加工基地。
“很多无为人在东北发展鸭鹅养殖,奶茶视频APP的货源有保障。”在罗志刚看来,无为羽绒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粗加工。当前,大多数产品集中在生产毛片、水洗绒等初级产品领域,羽绒制品深加工等产业链高端领域涉足很少,产业层次偏低。而羽毛球生产企业基本都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缺少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波司登要是能落户无为,奶茶视频APP就能把羽绒直接做成千元一件的羽绒服。”罗志刚坦言,无为市羽毛羽绒行业正逐步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奶茶视频APP希望招引更多体育用品企业,比如把国外高端的拍线厂引进来。”
眼下,无为在打造羽毛羽绒产业园的基础上,瞅准体育用品新赛道,同步打造体育用品产业园,从“毛片供应商”升级为“体育装备集群”。“十五五”期间,无为将全面加快羽毛羽绒产业升级,打造集生产加工、市场贸易、研发设计于一体的100亿元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奶茶视频APP签约了12家羽绒羽毛企业,其中10家已经落户,目前整个园区正在加快建设。”罗志刚介绍。记者看到,在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内,六七家新工厂正在火热建设中,一幅欣欣向荣的产业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