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词不逮理网作者:繁华落尽日暮
清晨6点30分,中铁六局建安公司郑州航空港中原之窗起步区EPC项目工地,木工班组组长王建军正带着12名组员开展班前安全讲话:“安全带卡扣必须卡紧,高空作业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个总建筑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工地上演。
作为郑州航空港“城市新客厅”核心工程,项目涵盖高端酒店、办公楼及商业中心,高峰期施工人员超1200人。面对多专业交叉、工期紧等难题,项目部创新推行“小班组”一体化管理,以“微管理”筑牢“大安全”与“高品质”防线。
“安全课堂”破解管理难题
“过去集中安全培训枯燥,工人实操时仍易出错。”项目安全总监效迎宾坦言,传统模式在人员流动大的大型公建项目中,常存在“覆盖不到位、落实有偏差”问题。为此,项目部按工种、作业区域,将施工队伍划分为20个“小班组”,每组15~20人,选拔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任班组长,搭配专职安全员担任“安全辅导员”,实现“一组一策”。
在木工班组作业现场,组长张海国拿着图纸,对照待搭设的模板支架讲解安全规范:“以前记条文容易忘,现在对着实物讲,一看就懂。”项目部还为每个班组配备“安全工具包”,内含防护装备与图文手册,手册将违章行为与正确操作对比呈现,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也能快速理解。针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高危环节,项目部每月开展“班组安全演练日”,模拟脚手架坍塌、触电等场景,让工人在实战中掌握应急技能。
“贴身监督”强化安全意识
每日清晨,专职安全员随班组进入作业面,开展“贴身式”检查,重点查看防护装备、设备状态与作业规范,发现问题当场整改并记录。“以前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安全帽系带松紧都被盯着,慢慢就养成了规范操作的习惯。”木工赵刚说。
对于深基坑、起重吊装等高危环节,项目部每月至少2次专项检查,由安全总监带队,采用“现场核查+资料追溯”方式排查隐患。检查后,安质部梳理形成《班组安全问题台账手册》,详细记录问题、整改时限与责任人,附上现场照片和规范要求。“手册里都是身边案例,比条文更有警示作用。”电工王海涛说,这种“靶向整改”让班组管理愈发规范。
“精细问诊”守护工程质量
“小班组”既是安全防线,也是质量守护者。项目围绕“高端产业配套+商业服务中心”定位,严格执行“三检制”,每道工序需班组自检合格才能移交。
防水工程采用“预铺反粘”新工艺,从材料检测、基层缺陷修补,到隐蔽工程验收与旁站监护,全流程明确责任标准,定期抽查复核,确保一次验收合格率100%。钢筋连接环节,项目部制定标准化规范,技术人员用通止规、力矩扳手全程跟踪检测,从切断精度到连接质量严格把控,以“零容忍”态度守住结构安全底线。
“项目质量关乎区域发展形象,必须通过‘小班组’把细节做到极致。”项目党支部书记黄彦晖说。目前,项目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等工程已完成,基础筏板工程推进35%,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70天,关键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走进工地,各班组作业有序,安全标识醒目,“小班组”如同“安全细胞”,共同构筑起施工安全屏障。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优化管理模式,为郑州航空港建设贡献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强子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