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新华社广州9月10日电 (记者郑天虹、赵紫羽)“又开学了,我也不想开学。”新学期第一课,身着一件牛油果绿Polo衫、脚踩一双运动鞋的张河清,开口第一句话就引得全场笑声。
在广州大学,公选课《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一座难求的“网红课”,开选即被抢空。教室里的60位学生中,很多都是好奇地想看看这位在短视频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如何上课。
笑意没有停留多久,张河清带着温和弧度的嘴角就抿成一条直线,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凌厉。“你们写作业不要照搬AI,可以参考,两个同学要是生成的一样就完了。”
语气沉稳有力。学生们丝毫没料到他一上来就“立规矩”,强调课程要求与考勤规则。
“我也会去搜的哟。”说到这里,张河清极具感染力的标志性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在三尺讲台上度过30多年,张河清粗略计算,教过的本科生有约26万人。“亦庄亦谐”是很多学生对他的评价。
“课堂上的张老师极为严厉,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容不得一点瑕疵,他是连标点符号都会磕到底的老师。私底下就判若两人了,可反驳、可耍赖、可叫板。”张河清的1995级学生庞汉武说。
庞汉武回忆,大二时张河清“怂恿”他到长沙一个大专学校当兼职老师,结果还被那家学校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这大概就是他的张式教学法——不停地赶鸭子上架,兴许就赶出只凤凰来了”。
“抓住一切机会实践,没机会就想办法创造机会”是张河清常教育学生的话。作为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等领域的学者,他常常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教育理念。
当晚的课堂上,张河清以世界遗产为窗口,带学生们开启了一场看世界的奇妙之旅。“世界遗产的评定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有巨大的影响力,我毕业的时候考了这个机构,当时在中国招两个人,一个基本条件是熟练掌握并且娴熟应用除母语以外的两种语言,我会英语、普通话,我还会说湖南话。”听到这里,学生们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临时抱佛脚学了三个月日语,竟然闯到最后一轮,剩下5个人去竞争,面试没法应付了,我知道我会淘汰,但我真想试试。”
这份“想试试”的勇气,也是57岁的张河清涉足短视频领域的初衷。“前年我儿子建议我去开个账号,从0至100万粉丝当时只花了55天。我绝大部分的群众演员都来自广州大学,也欢迎同学们到时跟我共同创作一些作品,愿不愿意?”
“愿意!”几个学生大声回答道。
“应者寥寥啊。”张河清幽默自嘲。
在短视频平台上,张河清用镜头记录生活、分享思考,甚至还会“吐槽”教学日常。在他“期末画一下‘非重点’的短视频”里,标题写着:期末不让画重点,那我就画非重点。
视频中,张河清指着课件一本正经地说:“考前我再强调几点,标黄的部分是非重点,标蓝的第九章第二节、第三节的内容我个人非常喜欢。”他还在评论区补充道:“为什么我个人尤其喜欢呢,因为是我最喜欢的学者张河清教授写的。”
该视频互动量近百万,有网友评论:“教授主打一个反骨又疼爱学生。”
“欢迎收看67年男大学教授Vlog”“大学教授期末捞人现状”“上下班的两幅面孔”……他的视频主题和教学生活息息相关,但又和传统的老师形象大相径庭。
“教师应该用学生的语言体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共同成长,希望我能成为他们的‘忘年交’。”张河清说,“我希望可以引领年轻人成长,用青春、奋斗的力量去感染他们,也想给他们松绑,让他们明白学习也好、读书也好、爱情也好,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