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6 来源:从俗浮沉网作者:mknnn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无疑是本周舆论场中的焦点人物,她的一番赛后发言竟会引发这么大的风波,恐怕事先谁也没有想到。最新消息是,网传张水华已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聘或调岗,但医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无此事。
这一消息之所以会在网络上大范围地转发和传播,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是,确实有不少人希望看到张水华得到“惩罚”。这样的心理其实有些过了。按理说,张水华就算不招人喜欢,也不至于要到被解聘或调岗的地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一周里,围绕张水华到底有没有侵犯同事权益,网友是不是把她“骂得太狠”的讨论非常热烈,但都未能触及此事背后的核心问题——当代职场文化中的原子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而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正在影响每一个人。
当代职场文化建立在康德式个人主义的道德哲学之上。也就是说,在职场中,个体是自由的,可以通过努力澄清自我身份和实现个体价值。但事情的另一面是,为了达到目的,任何竞争原则、利益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乃至是必需的。从本质上来讲,当每一个职场人越来越倾向于保护自我的权益,职场文化就必然会走向分裂与对立。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都不能信任他人。
马伯庸的小说以及改编的影视剧,正是对这一图景的生动展现。在他的作品里,主人公要么是被同事添乱、陷害,要么是被上级利用、压榨,职场里处处都是相互倾轧的残酷斗争。今天,众多读者和观众会和他笔下的“小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显然是因为他们也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处境与之高度相似。
这也是为什么张水华的赛后发言瞬间就让很多人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了其同事的角色,也就是职场中的“受伤害者”。尽管这位“最快女护士”只是擅长跑步,并没有在职场中掌握太大的权力,能不能“要求”或“命令”同事配合她的调休是存疑的,但显然,人们已经顾不上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一种集体性的社会心理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位置。
然而,反对张水华,甚至是要求“惩罚”张水华,或许能让很多身为职场人的网友找到情绪的出口,却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当职场环境变成了霍布斯式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当职场文化建立在了马基雅维利式的利己原则之上,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在职场中获得的任何成果也都是不可靠的。
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不在于“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之类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互相承认”重新建立起职场内的共同体。也就是说,在捍卫自身权益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劳动本来应该使得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彰显,而之所以现代社会中会产生劳动异化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因为“互相承认”的缺失——每个人都把其他人当作实现自我目标和价值的“工具”,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回过头来看,张水华的发言之所以会引发争议,根本问题并不是她“不会说漂亮话”或者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而是她并没有意识到,领导、同事的体谅同样是她能够获得比赛荣誉,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原因。
持续多日的激烈争论,给我们留下的启发不应该只是“他人即地狱”的感慨。我们既有可能是张水华——一个想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维护个人爱好的职场人,也有可能是她的同事——一个不希望正常工作、生活节奏被过多打扰的职场人。更大的可能是,我们是两者的结合体。
这也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正视职场文化中的原子主义倾向,尤其是其带来的分裂和对立。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单位如果只是孤立主体的组合,那么就谈不上凝聚力和发展壮大。那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语境之下,靠什么来建立职场的共同体,就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