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如果自己没有更新视频,可能就出事了......”
9月4日,网红圈就再度传来噩耗:户外博主“瑶族建哥”被马蜂蜇伤后身亡,年仅20岁左右。
他的弟弟发表声明,自己的哥哥在8月21日那天在山中被马蜂蜇伤,送医抢救多天后于8月25日离世,而罪魁凶手正是金环虎头蜂。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小小蜜蜂竟如此狠毒?
最后之旅“瑶族建哥”来自广西,他最初的视频主要是关于户外找野味和垂钓,但流量并不高,直到一次发布找蜂视频后,视频流量显著增加,他才转型成为户外找蜂博主。
==在他发布的500余条内容中,多数是在山中找马蜂窝或摘马蜂窝的内容,不仅如此,他还通过摘挖马蜂窝与销售蜂产品谋生,甚至还经常免费帮村民清除马蜂窝,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能够更好的找到蜂窝,在2025年7月,他就专门购买了一架无人机,虽然说这招让他效率提高不少,但也因为不熟悉设备,为此埋下了隐患。
在8月20日,“瑶族建哥”发布了人生中最后一条视频,只见画面中他操控着无人机,深入江西深山区域搜寻马蜂窝的踪迹,而且从近期视频可见,他多次针对金环虎头蜂、黑盾胡蜂等蜂类进行诱蜂操作。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第二天(8月21日),意外却发生了,因为无人机定位不准,他没发现附近有隐藏的蜂窝,等到干完活脱防护服时,一只留在衣服上的金环虎头蜂便蜇了他的太阳穴。
要知道,金环虎头蜂是蜂里体型最大、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成虫体长40到50毫米,翅膀展开近75毫米,身上有黄黑条纹,头是橙黄色,看着很显眼。
最为主要的是,金环虎头蜂攻击欲望强,能够进行反复攻击,而且它的毒素有组胺、溶血和神经毒素,蜇伤后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每年有数百人因被其蜇伤而失去生命,特别是对蜂毒过敏者更为危险。
在被蜇伤后,“瑶族建哥”就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随即被送医救治,但最终因身体对蜂毒过敏引发呼吸骤停、多器官衰竭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原因去世。
一语成谶在8月25日,他不幸去世,弟弟于9月4日发了讣告,感谢粉丝支持,提醒大家远离马蜂这些危险东西。
当这则讣告发出之后,无数网友感到痛心,毕竟“瑶族建哥”的视频因为冒险和刺激,吸引了不少人看,如今面临着大把美好青春时光,却因为一只蜜蜂的出现,让生命永远的停留于此。
更让人唏嘘的是,早在2022年11月,“瑶族建哥”就曾回复一位网友说如果自己没有更新视频,可能就出事了,可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了现实。
当这件事情在网上曝光之后,无数网友也是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不过这时候武汉市汉口医院急诊科主任黄朋就解释称,马蜂蜇伤的致命风险源于“过敏反应”与“毒液毒素”的双重作用。
毕竟蜂毒里的异种蛋白会使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引发“致命三联征”,而且蜇伤后10分钟内,四肢、躯干可能快速出现大片红色风团。
就连咽喉部黏膜也会肿胀,让患者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其中更为严重的是,被蜇伤后还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患者血压骤降、意识模糊。
尤其是夏秋季户外活动时,预防马蜂蜇伤尤为重要,为此专家也是建议,尽量穿长袖衣物、戴帽子,避免穿鲜艳颜色的衣服,减少对马蜂的吸引。
而且不使用香水、甜味护肤品或香味浓烈的化妆品,毕竟这类气味容易招惹蜂类,特别是不要随意触碰、招惹马蜂窝,如果发现马蜂窝后,不要自行处理,要及时联系专业人员清除。
尤其是过敏体质人群户外活动时,建议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做好应急准备,甚至在遇到蜂群袭击时要立即抱头蹲下,用衣物遮住头颈等暴露部位。
毕竟“瑶族建哥”的事件也提醒着奶茶视频APP,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也难免会在与危险物种的接触中遭遇不测,只有在户外活动时提高警惕,牢记急救与预防知识,才能有效避开这场“致命危机”。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红星新闻2025年09月04日关于网红博主“瑶族建哥”被马蜂蜇伤身亡,最后一条视频中他深入山区搜寻马蜂窝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新京报官徽2025年09月05日关于博主被马蜂蜇伤殒命,“作死式赛道”该封停了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九派新闻2025年09月05日关于医生谈“博主遭虎头蜂蜇伤身亡”:毒性强且含有多种过敏原,呼吸骤停是最致命症状之一的报道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