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6 来源:谷马砺兵网作者:名流丿厷子灬
网络红人“瑶族建哥”在消失更新整整15天后,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但这次视频引发关注的原因,并非他惯常的捅蜂窝操作,而是这竟成为他的告别。
从最初拍摄挖竹笋获得关注,到后来专挑捅蜂窝、攀爬峭壁等高风险内容,他的作品越来越惊险,点赞数也不断攀升。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流量追逐”最终以生命的终结告终。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山林中的最后一拍
2025年8月20日,建哥在视频中激动地表示发现了十个马蜂窝,并称今天干不完明天继续。
但没人预料到,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
三年前,建哥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青年,带着简陋的摄像器材在山林间奔波。
春天挖竹笋,秋天采蘑菇,镜头记录着大自然的馈赠。
然而,这些质朴的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他无意中拍到了山崖上巨大的蜂巢,评论区顿时热闹起来。
“这么大的蜂窝,敢不敢摘下来?”“主播小心,这东西会致命!”
建哥敏锐地察觉到了潜在机会。
从那之后,他的镜头开始聚焦于这些危险的蜂群。
他拍摄自己靠近蜂巢时屏息的紧张感,防护服被蜂群围攻时密集的撞击声,成功取下蜂巢后的成就感。
这些真实而惊险的画面,让他的账号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
粉丝们开始私信求购蜂蜜、诱蜂水,甚至有人专门找他帮忙清除家附近的蜂窝。
建哥的收入随之大幅增长,两年的积蓄让他在今年7月购买了一台全新的无人机。
他在视频中难掩激动,无人机的加入让他的找蜂效率大大提升。
不过,新设备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定位系统时常出现偏差。
而正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术问题,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被忽视的死亡预警
翻看建哥的视频评论区,一条两年前的留言格外醒目:“兄弟,这行当不能一个人干,万一被蜂跟踪,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
这位热心网友显然是个内行人士,在专业的捕蜂圈子里,搭档作业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完成任务后,两人会站在开阔地带仔细检查彼此的装备,确认没有“漏网之蜂”才会卸下防护服。
这个看似繁琐的流程,却是用无数前辈的经验换来的。
但建哥并没有把网友的话当回事,他的回应轻松随意:“如果我没有更新视频基本就哇塞了”并配上一个俏皮的表情。
这种随意的态度贯穿了他的整个捕蜂生涯。
去年夏天,他在处理黑尾胡蜂时因为天气炎热,索性脱掉了上半身的防护。
结果被蜂蜇了一口,吃了不少苦头。
再加上建哥本身是过敏体质,吃蜂蛹会腹痛难忍,被普通蜜蜂蜇伤都会肿胀好几天。
即便经历了这样的危险,他仍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根据建哥弟弟发布的讣告,8月21日拍摄结束后,建哥走到一个远离蜂巢的“安全区域”,准备脱下防护服。
但由于没有搭档协助检查,他直接脱掉了防护服,结果被不知何时跟踪过来的金环虎头蜂蛰了好几下。
金环虎头蜂,学名亚洲大黄蜂,这个名字在昆虫界赫赫有名。
体长可达5厘米,翼展超过7.5厘米,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胡蜂。
它们的毒针长度可达6毫米,能够轻易穿透普通衣物。
更可怕的是其毒液的组成。
这种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的混合物,一旦注入人体,会迅速破坏红细胞,攻击神经系统。
如果蜇在关键部位,毒素会在几分钟内扩散至全身。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亚洲地区,每年就有超过500人死于虎头蜂袭击。
当时建哥被蛰的部位是太阳穴。
毒针刺入太阳穴的那一刻,毒素沿着血管直抵大脑中枢。
缺氧性脑病、多器官衰竭、呼吸骤停——医学术语背后,是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
经过四天四夜的全力抢救,医生们竭尽所能,但最终没能挽回他年轻的生命。
8月25日,建哥还是离开了。
他过去那些充满刺激和冒险的视频,如今成了他短暂一生的见证,也成为粉丝们永远的遗憾。
而他三年前那句看似玩笑的话“如果我没有更新视频基本就哇塞了”,竟真的一语成谶。
保持理性与清醒
9月4日,他的弟弟在社交平台发布讣告,感谢粉丝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同时恳切地提醒:“请大家一定要远离这些危险生物。”
消息传出后,同行们纷纷发文悼念。
一位资深捕蜂人写道:“这个行业水很深,不是有胆量就能
干的。奶茶视频APP这些老手都是九死一生熬出来的,年轻人别拿命开玩笑。”
建哥的悲剧并非孤例,在网络世界的流量诱惑下,不少人都为了博眼球、赚快钱而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比如徒步博主姜野,他在博格达大环线上骑行时突然失踪,经过新疆警方三个救援队的搜寻,终于找到了他,但当时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还有那些热衷拍摄“废墟探险”的博主,将废弃多年的旧校区、旧厂房作为拍摄地。
有游客受这类视频的影响,进入烟台养马岛的废弃建筑中打卡拍照,不慎意外跌落受伤。
那些所谓刺激的画面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如今,网络上类似的冒险视频层出不穷,一些博主为了追求高流量、高收益,不惜挑战极限、触碰危险。
然而,他们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从建哥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凭借着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拍摄的兴趣记录着山间的点滴。
但在流量的驱使下,他逐渐迷失了自我,走上了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
奶茶视频APP应该从建哥的悲剧中吸取教训,无论是博主还是观众,都要保持理性和清醒。
博主不能只盯着流量和金钱,而忽视了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观众也不能盲目追捧那些危险刺激的内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结语
建哥用最惨烈的方式,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要心存敬畏;在生命面前,所有的流量都不值一提。愿逝者安息,愿生者警醒。
参考文献:1.《网红博主“瑶族建哥”被马蜂蜇伤身亡,最后一条视频中他深入山区搜寻马蜂窝》红星新闻 2025-9-42.《知名旅行博主姜野遇难,愿每条热爱的路途上没有意外》极目新闻 202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