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源电网钢铁丛林般的变电站间,辽源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主任王成金的身影已穿梭了34个春秋。2025年,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与始终如一的奉献精神,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用坚守和创新,为万家灯火保驾护航。
1994年5月的一个下午,入职仅3年的王成金迎来职业生涯中的首次大考。500KV丰辽线保护定点试验时,开关反复跳跃,故障排查的重任落在了他和同事们的肩头。操作箱内百余个继电器、上千个接线端子,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导致线路故障。距离次日恢复供电仅剩9小时,王成金和同事们争分夺秒,手持图纸和万用表,一个个接点排查。直到23时,终于发现跳线帽虚接故障,成功恢复了线路供电。这次经历让他深刻领悟到设备的“语言”,也开启了他在变电检修领域的深耕之路。
随着经验的积累,王成金练就了“望闻问切”的绝活,成为辽源电网的“检修名医”。苗胜220kV变电站扩建工程中,开关操作时出现直流瞬时性接地现象。他凭借丰富经验和敏锐判断,精准定位为设备内部二次接线存在寄生回路,及时解决问题,避免设备返厂。2016年寒冬,他借助红外成像仪发现电压互感器4℃的异常温升,成功化解重大隐患。760次缺陷排查,他总能精准定位故障,34年零重大事故,靠的是对设备的熟悉与热爱。
王成金不仅是技术上的“名医”,更是创新路上的探索者。“用旧设备解决新问题”是他的创新哲学。面对套管互感器未做试验就安装的安全隐患,他首创“无电流源测试变比试验方法”,开创了设备就地检测的新模式。他开创的单机双电流移相法,校验差动保护动作特性,化繁杂的向量计算为简单的数学计算,大大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被写入《吉林省继电保护检验规程》,成为行业标准。在安恕变基建现场,面对当时高压长电缆耐压试验的行业空白,他日夜钻研,用现有设备组合出试验系统,精准捕捉电缆隐性缺陷,得到专家高度称赞。
作为“辽源电网的继电保护第一人”,王成金深知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他把培训课堂搬到检修现场,手把手教年轻员工分析数据、排查故障。2016年吉林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程调考大赛中,他带出的“徒弟战队”包揽团体冠军,五名选手全部跻身十强,创造了基层供电企业培训奇迹。2021年,他担任金属技术监督试验室主管,带领试验室成为省内第一家建成、国内第一批通过国网验收的试验室。如今,已培养出30余名技术骨干,取得多项专利和优秀QC成果,成为辽源电网技术人才的摇篮。
34年间,王成金带领团队为省内外企业分析解决故障百余次,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亿元。他常说:“守护光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代代相传的接力。”在这条永不停电的传承之路上,王成金用智慧和汗水,为辽源电网的稳定运行,为千家万户的光明未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劳动新闻记者 杨雪 通讯员曲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