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抗战胜利80周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交响
作者:lane我我我我 来源:宣城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09评论数: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回荡起九三阅兵的铿锵之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钟声,再次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铿锵誓言穿越八十载时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愈发彰显真理力量。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早已化作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精神基因;放眼寰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正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力量。当歼-20战机划破长空,它所象征的不仅是国之重器的跨越式发展,更是人类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期盼。
奏响铁血长歌,解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精神。1937年,八路军总部电令响起:“平型关战斗要打,必须打胜!”这场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指挥的伏击战,以歼敌千余人的战绩,彻底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地道战到地雷战,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64%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延续。2024年4月,信息支援部队成立,标志着解放军新型军兵种结构成型,“4军种+4兵种”布局凸显科技强军战略。正如99A主战坦克等现代装备接受检阅,体现的不仅是武器迭代,更是军事思维与组织形态的历史演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战术创新与当下的军事改革,共同诠释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的是技术与手段,不变的是党的领导与使命担当。
舒展和平之翼,稳健的姿态展现大国担当。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时,中国战场仍牵制着105万日军主力。持续14年的抗战,中国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为捍卫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2025年阅兵式上,信息化作战群的新型装备,彰显了中国军队以“战略反导拦截弹”和“远程火箭炮”等先进系统构建国家安全屏障的强大实力。军事能力的跃升并非为了重走“血肉长城”的悲壮之路,而是为了践行“消弭战争根源”的和平承诺。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中国始终是和平发展道路上的坚定践行者。
走好复兴之路,实现民族梦想与人类命运的同频共振。当承载东北抗联血脉的维和部队方队通过检阅台,历史与现实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由多兵种组成的方阵既延续着“为国家生存而战”的抗战记忆,也践行着“为人类正义而战”的时代使命。当双重使命有机融合,便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的内在统一。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已获得100多个国家支持,以实际行动抵制单边主义逆流;“双碳”目标展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与20国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正在创新全球发展范式。这些实践表明,当14亿人的复兴征程与81亿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向而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便获得了最坚实的根基。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九三阅兵的战车再次驶过长安街,奶茶视频APP铭记的不仅是血与火铸就的民族记忆,更是以和平发展重塑世界秩序的使命和决心。新征程上,唯有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伟力,方能在历史回响与时代交响的共鸣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