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蒋婆婆,开门!暴雨要来了!”6月29日早上8点,在四川蓬溪县红江镇永益村,“红色冲锋队”队员左均拍着一扇大门反复呼喊。
雨水裹挟着泥沙“砸”向地面,村道积水已漫过脚踝……左均的裤腿沾满泥浆,手里紧紧攥着一张重点人群转移名单。门内,86岁的独居老人蒋全珍因听力不好,隔了许久才回应。
“暴雨来了!快跟我去安全的地方!”左均一边大声向老人解释,一边帮老人收好常用药和换洗衣物,背着老人向安全场所转移。
此时,一场暴雨正突袭四川蓬溪县红江镇。“橙色山洪预警!各网格立即行动!”红江镇党委组建的应急指挥微信群发出指令后,包括左均在内的60余名“红色冲锋队”队员同步行动。
敲门窗、讲风险、搬物资……队员们打着手电冲进雨幕,15分钟内,对有受灾风险的24户52名村民完成风险告知与人员转移。
“以前暴雨突袭的时候,村干部分片跑,1小时才能通知完,现在有‘红色冲锋队’扎在‘微网格’里,15分钟就能‘家家到’。”红江镇党建办主任韩玲算了笔“效率账”,自“微网格”应急闭环机制落地后,群众转移时间缩短60%,在多轮强降雨中实现“零伤亡、少损失”。
红江镇三面环江,地势低平,每到“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就面临不小的防汛压力。去年8月,红江镇正式组建“红色冲锋队”。镇村干部主动挑头,党员骨干抢先站出来,仅1年时间,这支队伍就从最初的40名党员,发展壮大到280名党员。
“红色冲锋队”不仅是雨中护民的逆行者,更是雨前助农的先行者。
8月25日,正值早稻成熟的关键期,红江镇白土坝社区脱贫户郭正情却站在自家稻田里急得直跺脚,“预报说明天有大雨,我这四亩半稻谷还没割呢!”郭正情家里人手不够,一年收成眼看要“泡汤”。
“郭大哥别慌!奶茶视频APP来了!”当天下午,“红色冲锋队”队员就带着镰刀铲子、开着收割机赶到了。原来,冲锋队早已提前摸清全镇12户缺劳动力农户的秋收需求,组建了3支抢收专班,专门应对阴雨天气下的“抢收战”。
队员们分工明确,农机手操作收割机脱粒,其他党员有的收割田边稻谷,有的蹲在田埂捡拾散落稻穗。
傍晚,稻谷全部收割完毕,队员们又帮着将收割后的稻谷运到晒场摊开晾晒,确认其不会受潮才离开。第二天大雨落下时,郭正情特意给冲锋队送了袋新米,他说:“你们比亲人还贴心,这米你们一定要尝!”
截至目前,“红色冲锋队”累计帮农户抢收稻谷、玉米等作物80余亩,协调农机20余台次,解决“收割难”“晾晒难”等问题40余件。红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甘义峰说:“冲锋队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就是要让农户‘种得放心、收得安心’。”
目前,“红色冲锋队”的服务已发展到防汛应急、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矛盾化解、扶农助农6大领域,形成“一队多能、就地转换、全域覆盖”的基层服务体系。
“看到‘红色冲锋队’来了,心里就踏实!”82岁村民冉体坤的一句感慨,道出了群众对他们的信赖。抢在急难险重前,干在地坝田坎间,“红色冲锋队”守护人民的切身利益,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记者边思琪、高健钧)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