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信州区:“小巷解忧屋”里解民忧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孙广见
“孝才,不知道咋回事,我家马桶堵了,能帮我弄下不?”午饭过后,江西上饶市信州区水南街道文通巷社区居民张大妈跑到周孝才的“小巷解忧屋”反映问题。随后,周孝才跟着老人回到住处,检查马桶堵住问题并帮忙疏通。
这是发生在水南街道文通巷社区周孝才小超市里的一幕,“小巷解忧屋”就设立这里。周孝才是“小巷解忧屋”的第一责任人,在他店里,村民经常找他唠唠磕,聊聊小巷里的问题,比如路灯坏了、路面破损等。周孝才第一时间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及时反映给社区。
一个党员先锋岗、一个灯箱、一台饮水机、一张小方桌,这是“小巷解忧屋”的标配。简朴配置串起了基层治理的温暖链条,老城区的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生机。
走进水南街道上滩头社区的祖华五金店,店主李祖华正利索地修理着街坊送来的台灯。自从店里挂上“小巷解忧屋”的灯箱后,这间有着30年经营历史的店铺成了社区便民服务点。代收快递、家电维修、零件更换……李祖华总是耐心地完成这些“举手之劳”。
“街坊的事就是我的事。”李祖华朴素的想法温暖一批人,也感染一批人。“小巷解忧屋”挂牌以来,水南街道涌现一批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好邻居。
在水南街道前进桥社区滩头新村,张英与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唠嗑。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她,自愿将一楼房间打造成“小巷解忧屋”。
“你听说那刚搬来的婆媳俩没?天天吵架,咋咋呼呼。”居民的议论引起张英的注意。没有多久,她抱着一口粗陶坛,走到那对婆媳家楼下。“过日子不像拌沙拉,非得立时爽利。倒是这老坛水,酸苦咸鲜都接着。你们撕扯的那些话,比盐巴还伤人。”在张英的调解下,婆媳俩言归于好。
张英就是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调和解决了不少邻里纠纷。“有事就到‘小巷解忧屋’”成为居民共识。“小屋檐下话家长里短,互帮互助提升了群众自治的主人翁意识。”前进桥社区书记廖林英说。
不仅为邻里调解鸡毛蒜皮之事,“小巷解忧屋”还畅通了社区民情处理渠道。
在文通巷社区,挂着“小巷解忧屋”的发财超市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前段时间,周孝才看见路边有人晕倒,便立刻拨打120,并上报给“E呼即办”平台,随后平台相关人员赶到现场处置,并将晕倒路人送往医院。这场由“小巷解忧屋”发起的生命接力,完成从市井角落到专业救援的无缝衔接。
“水南街道通过‘E呼即办’综合指挥站,及时汇总‘小巷解忧屋’的诉求,制定解决方案和完成时限,推进事项解决,形成社区民情治理的有效闭环。”文通巷社区书记邓小芬说。
在“小巷解忧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多是些街坊邻里的人情百态。信州区水南街道累计设置了15个“小巷解忧屋”,今年以来,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共动态调度14次,通过“E呼即办”平台接收相关事项1130件,按期办结率99.9%,群众满意率100%。这些扎根于市井烟火的“温暖小屋”把社区邻里的“鸡毛蒜皮”淬炼成居民自治自建的生活情趣,居民的幸福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