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jnsjmc.com/cache/82/36ecb/41d5f.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henghe1718.com/func.php on line 115
通讯|AI识别+智能分流,中挪企业共护大西洋鲑生命通道

夫荣妻贵网夫荣妻贵网

通讯|AI识别+智能分流,中挪企业共护大西洋鲑生命通道

  新华社挪威斯卡莱尔夫9月7日电 通讯|AI识别+智能分流,中挪企业共护大西洋鲑生命通道

  新华社记者田帆 康逸

  从挪威首都奥斯陆乘坐两个多小时的飞机,抵达北极圈内的港口小镇希尔克内斯。再从这里沿着蜿蜒崎岖的巴伦支海岸驱车三小时,到达斯卡莱尔夫村。而流经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的河流上游正是濒危物种野生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的重要繁殖地。

  在这里,中国企业华为正在与挪威本地企业携手推进一项人工智能(AI)环保项目,保护本地濒临灭绝的野生大西洋鲑种群。

  除了气候变化、鱼类养殖的多重威胁,野生大西洋鲑正面临致命的外来物种太平洋粉鲑的入侵。粉鲑不仅侵占最佳产卵地,还因其生命周期短,在繁殖后大量死亡腐烂,污染河流传播病菌,破坏整条河流的生态系统。粉鲑幼鱼也在河中激烈争食,严重挤压了大西洋鲑的生存空间。

  为应对挑战,华为与挪威本地的科研和渔业团队携手把AI带到了这条遥远的北极圈河流。

  “早在四年前,奶茶视频APP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华为挪威首席技术官韦加尔德·申纳说。最终他们与挪威顶尖的AI研究机构Simula、渔业技术企业Troll Systems共同打造了一套基于AI技术的鱼类识别与自动化分流系统。

  此外,华为还得到了当地渔业协会的专业支持。协会提供了包括大西洋鲑、北极红点鲑和粉鲑等在内成千上万张不同鱼类的图像以帮助训练AI算法。科研、产业与社区的力量由此汇聚,形成了拯救野生大西洋鲑的合力。

  每年6月至9月,正值鲑鱼洄游产卵季。安装在河流中的水下摄像头实时捕捉鱼群身影。经过训练,AI算法可在毫秒内完成鱼类识别,准确率高达99.997%。随后,分流设备让野生大西洋鲑被顺利放行,继续它们的生命旅程;而入侵的粉鲑则被引入拦截区,等待集中处理。截至今年夏季,仅在斯卡莱尔夫河,就已有超过4000条粉鲑被AI系统拦截,有效缓解了对大西洋鲑的威胁。

  该项目的当地合作伙伴斯卡莱尔夫河护管员布罗尔·邦德对此感触颇深。他已在这里坚守7年,亲历了从人工捕捞到智能分流的巨大转变。

  以前每到鱼汛期,志愿者们只能穿着潜水服潜入冰凉的河水中,用肉眼识别粉鲑,再用双手一条条抓起来。邦德说,这样的工作耗时耗力,收效甚微,志愿者们常常疲惫不堪。

  “有了AI系统,一切都不同了。”他感慨道。现在,鱼群几乎不受打扰地穿梭在海洋与河水之间,而粉鲑则被精准分流。志愿者的负担大大减轻,他们更多地转向系统维护与科学监测。这不仅保护了鲑鱼的栖息环境,也让社区守护力量变得更可持续。

  从算法开发到一条河流试点,再到两条乃至多条河流的复制推广……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成熟阶段,并获得挪威环境部的资金支持。由于粉鲑大规模洄游期的下一次高峰期将出现在2027年,届时,这套系统有望被推广应用到挪威的更多河流。

  申纳说,AI的潜力远不止于此。该系统还在训练识别逃逸的养殖鲑鱼。“通过相应训练,AI还可应用于更多物种保护,包括鸟类监测、森林保护等更多环保场景。”

  该项目是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全球倡议的一部分,旨在携手全球和本地合作伙伴,在环境、教育、健康和发展这四个关键领域为社会带来有益的技术解决方案。该倡议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近百个类似项目,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挑战。

  在斯卡莱尔夫河畔,极昼与极光轮流上演,静谧的河水下孕育着生命与希望,不时有鲑鱼奋力跃起。科技并非冰冷的代码,更是守护自然的柔性力量,它跨越万里,把中国与挪威、科研与社区、人与自然紧紧相连。

  “科技的应用仅受制于人类的想象力。”申纳说,“这只是一个开端,未来AI将在更多领域助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仅有益,而且非常有趣。”(完)

赞(845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夫荣妻贵网»通讯|AI识别+智能分流,中挪企业共护大西洋鲑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