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助残”到“科技惠民”,打造AI无障碍未来
作者:啊啊不知道 来源:运城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09评论数: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盲用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实时避障AI眼镜、无障碍智能载人助行机……这些创新项目正在重新定义“科技向善”的内涵。
9月5日,一场特殊的决赛在北京举行。台上,参赛团队细致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台下,评委们提出精准而富有洞见的问题。据悉,这不是普通的科技竞赛,而是2025年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决赛现场,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改变残疾人生活的希望。
中国残联—科大讯飞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主办的这次大赛,以“科技赋能,创享未来”为主题,汇聚了76个来自企业、高校和助残服务机构的团队,覆盖助听、助盲、助行、就业等众多领域。
对此,科大讯飞现场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作为常态化工作的一部分,奶茶视频APP持续构建人工智能+助残生态。通过大赛推进‘人工智能+助残’行动,鼓励借助AI前沿技术赋能助残创新产品和服务,消除障碍,助力残疾人更加平等、充分地融入社会。”
从社会理想到市场刚需
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在盲道被私家车侵占的街角,在听障人士因沟通不畅被拒于招聘门外的职场,在肢体残障者望着楼梯扶手叹息的公共场所。他们的生活困境曾被物理障碍与社会偏见双重裹挟。
而科技助残的本质,正是用技术手段拆除这些无形的藩篱,让残疾人从“被帮扶者”转变为“社会参与者”,这既是对《残疾人保障法》中“平等、参与、共享”原则的践行,更是社会文明进阶的核心指标。
近年来,科技助残早已超越慈善范畴,日渐成为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重要交汇点。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0亿人患有某种形式的残疾,相当于每7个人中就有1人需要辅助技术支持。
“辅助技术帮助残疾人跨越物理障碍和心理隔阂,可以获得更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科技不应是冷冰冰的代码,而应成为消除障碍、传递温度的桥梁。”一位获奖选手受访讲出了科技助残的核心价值。
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印证科技助残的现实紧迫性。中国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康复辅具覆盖率不足30%,其中智能助行器、AI助听设备等科技产品的市场缺口超过千亿元。2025年大赛76个参赛项目的分布,恰好勾勒出需求的图谱,涵盖了感官障碍者对“信息平等”的渴求、行动障碍者对“空间自由”的向往、残疾人对“经济独立”的深层诉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技术迭代正在改写市场逻辑。传统助残产品往往存在“价格高、适配差、功能单一”的痛点,而AI技术的介入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突破。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让产品更易普及,更催生了 “普惠型助残科技” 的新赛道。
而在市场空间方面,助听领域,全球有超过4.3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但助听器覆盖率不足10%,存在巨大市场缺口。助盲领域,全球约有2.5亿视力受损者,其中中国占约1700万,他们对环境感知、文字识别、出行导航有着强烈需求。
此外,残疾人就业领域更是如此,数字化就业平台、职业技能培训工具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科技助残正从“单一功能辅具”向“全方位解决方案”升级。过去的助残技术多局限于单一功能设备,如助听器、轮椅等。现如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在创造出一个能理解用户需求、适应环境变化的智能助残生态系统。
构建AI助残新生态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参与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并非偶然。从最初的概念验证,到如今成熟的项目落地;从单一的技术解决方案,到全方位的生态构建,大赛见证了AI助残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全过程。
2025年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分为创新与创意两个赛道,满足不同阶段项目的需要。创新赛道面向已有原型或初步产品的项目,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意赛道则包容早期概念和设计,鼓励突破性思维的涌现。这种设置既照顾了现状,又为未来埋下了种子。
本届大赛的76个参赛项目,展现了AI助残领域的最新进展。参赛项目覆盖助听、助盲、助行、残疾人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多个领域。竞赛产生的16支团队采用“线下路演+答辩”形式参与了大赛决赛。
随着大赛结果揭晓,盲用数字化教育解决方案、实时避障AI眼镜、ICF评估与训练系统-ASD等项目分获创新组冠、亚、季军;无障碍智能载人服务助行机、面向构音障碍的语音测评工具、AI有声视障人士无障碍影视项目分获创意组冠、亚、季军。
ICF评估与训练系统-ASD等项目获奖代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AI助残创新创意大赛的价值不仅在于比赛本身,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商业孵化、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形成从创意到产品的完整链条。”
据悉,大赛特别强调“残健共融”的创新模式。多数参赛项目邀请残疾人直接参与产品设计与测试,确保产品真正符合用户需求。“奶茶视频APP邀请了许多志愿者体验产品,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对奶茶视频APP项目最至高无上的肯定。”一位获奖选手分享道。
这种用户参与式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助残领域长期存在的“想当然”问题。许多技术人员往往从自身认知出发设计产品,结果开发出的功能与残疾人实际需求脱节。通过让残疾人直接参与开发过程,产品实用性和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大赛还促进了跨领域合作。人工智能专家与康复医学专家合作,技术人才与残疾人用户交流,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种跨界融合正是AI助残领域最需要的创新模式。
科大讯飞作为平台搭建者,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为优秀项目提供孵化资源和市场渠道。公司负责人表示:“奶茶视频APP希望挖掘具有高创新性、以用户为导向、兼具可落地商业价值的实践型团队。”
事实上,AI助残创新的意义远超帮助残疾人群体的范畴。实时避障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视障人士,也能用于自动驾驶领域;智能语音交互不仅服务语言障碍者,更是智能家居的核心接口;远程手语翻译不仅帮助听障群体沟通,也能用于跨语言文化交流。
从更深层次看,AI助残推动的是“能力通用化”革命。传统社会基础设施是为所谓“正常人群”设计的,导致许多能力受限者被排除在外。AI技术正在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技术手段让每个人都能平等使用社会资源。
据悉,AI助残更看重技术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助残领域与科技融合的本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改善人类生活品质。而随着比赛落幕,获奖项目将走向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的展台,走向产品化之路,走向千千万万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