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风采丨让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经济日报记者 刘兴

夏日的一个深夜,江西省葛溪正太禽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鸡舍里,灯火通明。公司董事长韩纯正在设备间忙碌穿梭,为11万羽毛茸茸的小鸡“入住”做准备。“忙起来心里才踏实。每一次扩产,都是新的开始。”韩纯说。

韩纯喜欢称自己为农创客。回到家乡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多年,韩纯仍然保持着满满的创业热情:他用新技术养鸡,带动村民增收;他牵头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吸引不少青年返乡。“一粒种子只有扎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创业就是想让家乡的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说。

坎坷创业

韩纯的起点不高,初中毕业后前往浙江一家印刷厂打工。繁琐重复的工作,让他看不到职业发展的未来:“感觉学不到安身立命的技术。”韩纯决定返乡,这样既能照顾父母,又能在家乡发展新事业。

回到家乡后,他和父母经营一家小超市,自己开着货车穿梭于乡村小道,给杂货店运送食用油和啤酒。为了多挣点钱,他在送货返程时从农户家里收集土鸡蛋,再运到城里售卖。“那时候,我到处寻找挣钱的机会。”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韩纯记忆犹新,资金短缺让他不得不四处奔走。

2005年,韩纯将目光投向养鸡行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养了500羽肉鸡、500羽蛋鸡、500羽本地鸡。

“这么干就是想算清楚,到底养哪种鸡更赚钱。”韩纯回忆,年底一算账,发现还是蛋鸡效益最好。于是他租了一个废弃的养殖场,开始了蛋鸡养殖。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2008年,他刚挂起“芦溪县正大蛋鸡养殖场”的牌子不久,一场灾难突袭。彼时,养鸡架毫无征兆地倒塌,蛋鸡被砸死一半,价值六七十万元的资产和心血化为乌有。韩纯经历了人生中最绝望的时刻。

命运似乎铁了心要考验他,后来受禽流感风波的影响,禽蛋产业受到重创,韩纯的仓库和办公室走廊全被堆积如山的滞销鸡蛋塞满了。

“鸡蛋贱卖到一二角一个,真的是血本无归。”关停鸡场另谋出路的念头,不断闪现在韩纯的脑海里。但骨子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让他选择了最“笨”的办法——自救。

这段经历虽然艰辛,却因鸡蛋的优良品质赢得湖南客户的口碑。风波过后,市场回暖,湖南客户点名要韩纯的鸡蛋,长沙4家批发市场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产品供不应求。韩纯笑着把这归功于幸运,但幸运的底色是他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实守信织就的。

“产品品质一传十、十传百,奶茶视频APP的鸡蛋供不应求,远销湖南、广东和河南等地。除了鲜鸡蛋,奶茶视频APP还有皮蛋等深加工产品。”韩纯自豪地说。

大胆探索

创业的旅途充满未知,但韩纯乐在其中。“我不会想结果如何,当下忙碌充实的每一天都会给予我力量。”他说。

如何扩大鸡蛋产能?韩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积蓄不够的情况下,韩纯作出大胆决定——贷款引进国外先进养鸡设备,希望以此突破产能瓶颈。

虽然设备引进来了,但“水土不服”给了韩纯一记闷棍:“国外的气候与地理环境与芦溪不一样。设备刚投入使用时,产蛋率非常低。”

怎么改造设备,让其更适应当地环境?白天,韩纯围着机器转,琢磨每一个部件;晚上,他抱着说明书,一点一点学习,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演改进方案。经过4个月攻坚,他成功驯服“洋设备”。

在韩纯看来,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密码是科技赋能。“科技让农业变得更聪明、更可控,也让农民的工作变得更轻松、更高效。未来,科技创新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引擎。”他说。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韩纯意识到传统养殖的瓶颈:“好多养鸡场就倒在鸡粪处理这道坎上。”早期养殖场规模小,5000羽鸡产生的粪肥,农民还争相拉去肥田。可当存栏量跃升至1万羽、10万羽、20万羽时,堆积如山的鸡粪成为周边村民的噩梦,以至于投诉电话不断。韩纯尝试过建沼气池,免费为村民安装沼气灶,但因堵塞频发、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这一方式不尽如人意。

痛定思痛,韩纯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投资兴建有机肥厂,将令人头疼的污染源转化为有效资源。如今,有机肥厂每年为30余家种植企业输送5万余吨优质有机肥和沼液肥,滋养超过7万亩土地,形成了“养殖—粪污处理—种植”的闭环,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约1500吨。

在探索科学养殖的路上,韩纯的脚步从未停歇。2018年,他与江西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实验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本地常见的紫珠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一个念头闪现:能否将其用于蛋鸡养殖?他立即带领团队投入中药养殖创新研发,并进行配方试验,反复调整配方配比。

“试错了,就再来。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不行’都是离‘行’更近一步。”他们最终研发成功并获得专利。这项创新专利既减少抗生素用量,又提升了鸡蛋品质。

2021年,韩纯又引入智能化养殖系统。以智提质,数字科技不仅可以赋能生产管理,让农业尽显科技范儿,还可以催生更多产业变革和发展动能。

如今,走进葛溪正太公司的鸡舍,俨然进入一个科幻世界:恒温恒湿,模拟自然光照,中央控制室的大屏实时显示每一栋鸡舍的环境数据和鸡群状态。“以前一个工人最多管理5000只鸡,现在一个工人能轻松管理12.5万只鸡,人工成本降低80%。”生产经理孔育玲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情系桑梓

只要坚持,必有收获。从当年只有6人的小作坊到如今拥有137名员工、560余亩现代化产业园区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养殖蛋鸡起步到如今存栏50万羽、年产鲜蛋1万余吨、年产值超亿元:韩纯用20年时间成功引领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然而在他心中,企业发展应该与带动乡亲共同富裕紧密结合。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韩纯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创新推出帮扶机制,构建了统一鸡苗采购、饲料配送、技术服务、鸡蛋销售、资金协调的帮扶模式。

村民刘小明夫妻的经历是对这一模式的生动注脚:“以前在外打零工。多亏韩纯手把手教技术,现在奶茶视频APP两口子在养殖基地工作,一年稳稳当当挣10多万元。”

2018年,韩纯计划在山水村拓荒200多亩山地发展林下种养,起初应者寥寥。村民易建群说:“咱这山旮旯能搞种养吗?”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韩纯作出“不管盈亏都分红”的承诺。散养基地建立后,20多户村民率先在家门口就业;合作社一成立,又有30多户村民跟着在家散养土鸡。“现在合作社有几十户人,守着家一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合作社负责人李腾荣的喜悦溢于言表。2020年,韩纯将合作社的成功模式推广开去,在芦溪县建立起12家合作社,带动53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近2万元。

勇担社会责任,韩纯同样走在前列。2022年,韩纯接任芦溪县播爱协会党支部书记,推出“阳光助学计划”——不仅提供经济援助,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任何企业都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因此,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应有之义。”韩纯说。

今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韩纯没有休息,就带领党员先锋队扎进芦溪县山水村,与村民共同商议发展乡村旅游的事情。

为了让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韩纯请来老专家驻村指导,在油茶林、桃林和竹林分区打造生态农场。游客在这里吃生态鸡、买生态蛋、赏生态景。

在旅游业的驱动下,更多“化学反应”正在村里发生。去年,有一批青年返乡搞起了民宿,旅游旺季时一天能接待二三百名游客。纷至沓来的游客带来的不仅有更加兴旺的产业,还有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以及不断铺展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

目前,韩纯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他正筹划将基地升级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打造集智慧养殖、有机种植、科普教育和农创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让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他语气坚定地说,“这是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一名企业家最重要的目标。”

枣庄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