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备受尊敬的老艺术家,为何到了晚年竟成了“孤身一人”?
达式常这位“中国影坛的不老传奇”,年轻时曾以俊朗形象俘获无数影迷的心,如今却成了独居老人。
妻子去世后,女儿远居海外,家中只剩他独自生活。
85岁本该是子孙绕膝、共享天伦的年纪,为何他没有选择与女儿团聚,而是坚持独自生活呢?
[IMAGE>
老戏骨的“拼命”人生
在华语电影的浩瀚星空中,有些名字如流星般短暂闪耀,而有些则像恒星般持续发光。
达式常无疑是后者,从《年青的一代》中英气勃勃的林育生,到《人到中年》里温文有礼的傅家杰,他的银幕形象早已镌刻在几代观众的记忆中,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回顾当年,他早就是百花奖影帝,但在拍摄《人到中年》时,为了真实还原那位身心俱疲的眼科医生傅家杰,他不惜让自己变得憔悴不堪。
他不仅认真研读原著,还深入生活体验角色,任由胡须疯长,眼角布满皱纹,甚至穿上破旧的汗衫来塑造人物。
对角色细节的极致追求,早已成为他表演的本能。
这种执着有时甚至带着几分“拼命”的意味。1983年拍摄《谭嗣同》时,他没有任何历史影像资料可供参考,只能依靠对人物的深入理解进行创作,最终将角色演绎得生动鲜活。
这次突破性的演出,引起了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注意,她力邀他出演《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皇帝。
当时在承德避暑山庄,零下二十度的严寒足以让水瞬间结冰。片中包括抚琴、骑马等高风险戏份,剧组已准备好替身,但他坚持亲自上阵。
一场骑马戏因地面湿滑导致马匹失控,情况异常危险。导演想暂停拍摄,他却毫不犹豫地再次翻身上马要求重拍。
事后他坦言,拍戏就是拼尽全力,但这种为了艺术奋不顾身的精神,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你以为这样的故事只属于他的巅峰岁月?
其实不然,就在去年,83岁的他接受了全新挑战,担任中文精装版有声书《牛虻》的导演,并亲自为旁白和蒙泰里尼神父配音。
为了这个项目,他多次骑车往返于家中与上影演员剧团之间,几本原著都被他翻得卷了边。
他认真为每个角色挑选最合适的配音演员,还邀请了老搭档赵静、崔杰等艺术家参与。
这份工作报酬微薄,仅提供一盒盒饭,但没人抱怨,大家都被他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所打动,心甘情愿为艺术贡献力量。
最终《牛虻》有声书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被誉为一场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今年,84岁的他再次令人惊叹,他加入电影《父亲在远方》剧组,饰演老连长徐达。
拍摄地点位于高海拔的昆仑山,这对任何年龄的演员来说都是极大挑战。剧组为他准备了氧气瓶,他却婉拒了,担心吸氧会影响拍摄进度。
每天收工后,当别人早已疲惫不堪,他仍蹲在监视器旁,拿出一本旧笔记本,一笔一划地记录自己的不足,口中念叨着:“这场戏,眼神还不够到位。”
这份严谨与自省,让在场的年轻演员都深感敬佩。
“乾隆”不代言奶粉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中,达式常始终保持着清醒,他深知,演员应该用作品与观众对话,而非靠频繁曝光换取流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式常红极一时,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然而,即使拥有极高人气,他依旧只靠微薄工资维持全家生计。
即便如此,当许多商家带着现金上门,希望他能代言产品时,他都一一谢绝。
最著名的一次是,某奶粉品牌曾开出千万高价请他代言,这在当时是一笔足以改变命运的巨款,但他只是幽默地反问:“乾隆喝奶粉?”随即婉拒。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不敬,更是对自己职业操守的玷污。他始终坚守底线,不参与商业活动,也不上综艺节目。
他将本可用于轻松赚钱的时间,全部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上——钻研剧本、揣摩角色、陪伴家人。
他用实际行动抵御外界的浮躁与诱惑,守护内心的宁静与纯粹。这种淡泊,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修养。
这种朴实的生活方式,至今未变。他家中还挂着一件拍摄《人到中年》时穿过的破毛衣,那是1983年的旧物,他却始终舍不得丢弃。
女儿从美国给他带回一台先进的智能按摩椅,他却常用来当垫脚凳,还笑着说:“硬点好,省得骨头懒。”
这种近乎老派的生活习惯,恰恰是他返璞归真、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
半个世纪的坚守
达式常的魅力不仅体现在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名利的淡然,更体现在他对家庭长达半个世纪的忠诚与担当。
他的爱情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深情。
他与妻子王文皓的缘分,始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的青葱岁月,那时他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学生。
两人相识、相知,共同走过最艰难的岁月。王文皓曾怀揣演员梦,却因身体原因休学,后又因声带问题彻底告别舞台,转而从事编辑工作。
1966年10月1日,他们喜结良缘。彼时达式常已凭借《年青的一代》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但他从未忘记微时相伴的深情。他曾对朋友说:“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陪在我身边,所以我这辈子都会对她好。”
这句朴实的承诺,他用一生去兑现。
婚后王文皓身体一直不好,达式常便承担起大部分家务。1971年女儿达秧出生后,他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妻女。
身处充满诱惑的演艺圈,他却像一座坚固的堤坝,抵御了所有绯闻与是非,与妻子相伴五十余载,始终不离不弃。
这份深情在2015年遭遇沉重打击,那一年王文皓因病去世,75岁的达式常悲痛欲绝。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被抽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外人难以体会。
他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将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相濡以沫的瞬间,都化作生命的养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继续前行。
妻子离世,女儿远在国外,这在许多人眼中是孤独晚年的标配。
但达式常用自己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内心早已构筑起一个丰盈的精神世界。
结语
奶茶视频APP总在探讨晚年生活该是什么模样,是儿孙满堂的热闹,还是衣食无忧的安逸?
达式常用自己的人生给出了另一种答案——用热爱填满时间,用陪伴温暖日常,即便亲人不在身边,也能把生活过得精彩。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女儿常伴左右,如果妻子未曾早逝,这样的晚年是否更加圆满呢?
参考资料:新民晚报《问候达式常老师》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