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9 来源:出尘不染网作者:辽宁艾弗森
最近刷到日本自民党要选总裁的消息,我第一反应不是猜谁能赢,倒是先琢磨起他们那投票规则了 ——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是人家党派内部的事儿,咱一帮外人却总盯着 “到底谁有资格投”“票是咋算的” 这些细节,可能就是觉得跟咱平时见的选举不太一样,新鲜呗。
我记得之前看新闻,好像不是所有自民党成员都能投票?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入了党就能掺和一脚,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有次跟朋友聊起来,他还跟我抬杠,说 “肯定是党员就能投啊”,结果查了查才知道,这里面分好几个部分呢。有一部分是 “议员票”,就是自民党在国会里的那些议员,不管是众议院还是参议院,他们手里都有票,这部分票好像还挺关键的,毕竟人数不算少,而且这些人跟各个候选人关系都近,他们投谁往往能带动不少风向。
然后还有 “党员及党友票”,这部分就有意思了。党员好说,交了党费的正经成员,但 “党友” 是啥?我一开始还以为是 “党员的朋友”,后来才弄明白,是那些没正式入党,但支持自民党,登记成党友的人。这部分人分布在日本各个都道府县,投票的时候还得按地区来算,每个地区的票会折算成一定的点数,最后汇总起来。你别说,这跟咱平时选个小区代表不一样,不是简单地一人一票算总数,还得搞折算,听着就麻烦。
之前看某次选举的时候,有个候选人明明在党员票里得票挺高,结果议员票没拿到多少,最后还是没选上。当时我还纳闷,这咋回事儿?后来才明白,议员票和党员党友票在总票数里占的权重不一样,具体怎么分的我记不太清了,好像不是一半对一半,有时候议员票的影响力更大。就像有次看访谈,一个前自民党议员说,他们内部有时候会先在议员之间通气,大家心里先有个谱,选谁能更符合党派利益,或者能拉到更多支持,反而普通党员和党友的意见,有时候会被这些 “内部声音” 盖过去。
而且投票过程也挺折腾的。先是各个地方的支部收集党员和党友的票,统计完了把结果报到中央,然后中央再结合议员的投票结果,一起算总分。有一年好像还出了岔子,某个地方支部统计错了票数,导致结果延迟公布,当时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有人说 “这么大的事儿还能算错”,也有人说 “本来规则就复杂,出错也难免”。我当时看评论区都乐了,感觉跟看八卦似的,比看谁当选还热闹。
还有啊,候选人要想拉到这些票,也得下不少功夫。对着议员,就得去跟他们一个个谈,承诺以后在政策上互相支持;对着普通党员和党友,就得跑遍各个地方,开演讲会,跟老百姓唠家常,说自己要是当选了,会怎么改善民生,怎么发展经济。有次看一个候选人在乡下演讲,跟老太太们鞠躬问好,还吃当地的小吃,拍了好多照片发网上,就为了拉近距离。我当时就想,这跟咱这边竞选似的,只不过人家面对的群体更细分,得两边都讨好。
不过说真的,有时候觉得这投票规则太绕了,普通人根本搞不懂。上次跟一个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聊,他说他们学校里好多日本同学也弄不明白,就知道到时候去投个票,至于自己的票最后怎么算,能起到多大作用,心里也没数。不像有些国家的选举,简单直接,一人一票,谁票多谁上,多明白。
我还发现一个事儿,自民党这总裁选举的投票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会改。比如之前好像调整过议员票和党员党友票的比例,说是为了 “让更多普通支持者有话语权”,结果改了之后,有人说没多大用,议员还是说了算;也有人说确实有变化,至少候选人现在更愿意去基层拉票了。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咱外人也看不透里面的门道。
有时候刷到相关新闻,看着那些候选人忙着拉票,支持者举着牌子喊口号,再想想这复杂的投票规则,就觉得政治这东西真复杂。咱平时看个热闹,关心谁能当选,是因为总裁选出来之后,很可能就是日本的首相,会影响日本的政策,进而影响周边国家,包括咱中国。但要是深究这投票的细节,还真得花点时间琢磨,不然很容易看懵。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就是看国外的选举,明明是冲着 “谁能赢” 去的,结果看着看着就被 “投票规则” 吸引了,总想去弄明白 “这票到底是咋投的”“为啥这么投”。我反正是这样,有时候甚至会忘了一开始想关注的候选人,反而对着投票流程研究半天,还跟朋友争论半天 “这样的规则合理不合理”。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规则多复杂,最后还是得看结果。只是这过程中的这些小细节,比如谁的票算重了,谁的票算轻了,哪个环节出了小插曲,反而比结果更有意思,也更能让人看明白这个选举背后的门道。你们觉得呢?要是你们去研究日本自民党这总裁选举的投票规则,会不会也像我一样,越看越觉得新鲜,越看越想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