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1993年6月24日,黄家驹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录节目时,从舞台跌落,受伤严重。 在医院治疗6天后,黄家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一年,他才31岁。 许多歌迷猜测,黄家驹是不是因为得罪了日本黑道,或者是得罪了香港的黑社会,要知道,黄家驹曾经多次在歌曲上讽刺香港乐坛,抨击了很多他见不惯的娱乐圈现象,可这一切只是猜测,并无真凭实据。 黄家驹的早逝,如同流星划过天空,定格了最纯粹的音乐理想。 如今,每年6月30日全球歌迷自发合唱《海阔天空》,连东京街头都有人泪流满面。 30多年过去,黄家驹的歌声,没有随着他的离去而消逝,相反,那独特的声音,一直响在喜欢他的人耳边。 本期节目,奶茶视频APP就来聊一聊黄家驹的故事。
1. 1962年,出生于一个劳工家庭的黄家驹,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排行第四。 在他两岁那里,又有了一个弟弟,黄家强。 全家七口人,挤在深水埗苏屋邨一个不足40平米的小屋子里。 背山望海的苏屋邨,在风水学来说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多年来出了不少演艺界的人才,音乐人周启生,电台dj歌手蔡枫华,许冠文许冠杰许冠英三兄弟,还有伍卫国谢天华等等演员。 在黄家驹童年时期,许冠杰的音乐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不过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地方会走出一位音乐天才。
黄家驹偶然从大姐的party中,接触到摇滚音乐,从此爱上不可自拔。 尤其是英国摇滚乐歌手大卫鲍伊,成为黄家驹的最爱,并视其为偶像。 窄小的房子没有禁锢黄家驹的思想,清苦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爱音乐的意志。 黄家驹将这些歌曲反复听,反复唱,那时他不敢做音乐梦,只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爱好。 再高远的理想,也要落到实处,先解决生存。 中学毕业之后的黄家驹,做过办公室助理,五金及水电工程师,电视台布景员,保险推销员等等。 只要是能赚钱,能维持生计的活,他什么都愿意做。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79年夏天。
17岁的黄家驹在回家时,在楼道里发现搬家的邻居丢弃了一把破旧的吉他,于是捡回家。 原本,黄家驹打算把吉他送给自己的一位朋友,朋友嫌弃太破旧不要,于是黄家驹只好自己留下,没事就弹两下。 弹着弹着,黄家驹的音乐梦想被弹活了。 于是他抱着这把破吉他,加入了一支乐队,担任吉他手。 不过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也没有表演经验,演出时黄家驹被乐队主音吉他手挖苦嘲讽,这让他很受伤。 难过归难过,被刺激到的黄家驹也意识到自己与人家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 于是在离开乐队之后,黄家驹更加拼命工作,存了一笔钱,买了一把新吉他。 一有空他就抱在身上弹,并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一定要弹得比乐队的主音吉他手还要好。
时间一晃两年过去。 边工作边练吉他的黄家驹,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有相同爱好的叶世荣。 两人一见如故,还拉来另外两位好朋友,一起组成乐队,每天凑在一起练。 1983年1月份,乐队正式定名为beyond,乐队成员来来去去,有人走有人来,最后留下来黄家驹黄家强两兄弟,还有黄贯中叶世荣,一共4人。 在二楼后座那间小屋子里,四个人没日没夜地练,旧房子又不隔音,吵到邻居,以至于经常被投诉,警察上门。 时间一长,邻居们终于受不了,搬走了,没想到如此一来,乐队的训练空间越来越大了。
当年3月份,香港吉他杂志举办了playersFestival吉他手、乐队大赛,Beyond乐队报名参赛,一举夺得冠军。 比赛结束之后,所有获奖乐队一起参与录制专辑《香港》,黄家驹贡献了自己独家创作的两首作品《大厦》《脑部侵蚀》。 这次比赛,让beyond在业内有了一定知名度,开始接到一些商业演出。 演出积累经验的同时,黄家驹也没有忘记继续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这个时期的他,作品多数以英文歌曲为主,曲风也多数以艺术摇滚为主,如《longwaywithoutfri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