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数字时代新挑战 招行聚焦“一老一少”开展多样化金融教育
作者:Mozi门徒 来源:株洲 浏览: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5-09-16评论数:
9月16日,甘肃省博物馆内人潮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文化”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由招商银行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一老一少”群体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活动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千年文明的厚重,更通过互动体验点亮了金融安全的智慧之光。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大学生小张在互动体验区深入了解校园贷陷阱,感叹道:“原来网贷利率计算暗藏这么多门道。”而在钱币鉴伪体验区,退休职工张大爷在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下,学习了辨别钱币真伪的技巧,并兴奋地拉着朋友合影留念:“既欣赏了千年文物,又掌握了防骗技能,这样的活动真接地气!”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但与此同时,金融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部分消费者由于缺乏系统的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极易成为金融诈骗的受害者。此次活动正是招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号召,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一老一少”群体提升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数字时代,金融教育面临新挑战
在数字化浪潮中,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享受金融科技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金融安全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1亿,18岁以下人口超过2.4亿。为准确掌握消费者金融素养现状,招商银行于2025年初启动专项调研,覆盖投资理财、信用信贷、支付账户等核心领域,回收有效样本超1万份。调研显示,这两个群体在金融知识储备、风险识别能力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老年人群体面临的金融风险尤为突出。不法分子瞅准老年人信息渠道受限、健康诉求强烈、信任权威机构等特点,精心设计骗局。近期,公安部通报的一期典型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注册养老产业公司,打着“医养结合”的幌子,通过出售消费卡、内部增资扩股等方式吸收资金12亿,涉及5000名参与者,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95%。
而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则面临着超前消费陷阱的威胁。某高校学生小王因看到“零首付”分期购买广告,在诱导下购买了手机并办理了“校园贷”。然而,在偿还首期贷款后,小王却发现自己陷入了“连本带息”的债务困境,短短3个月时间,原本3000元的贷款已累积至近万元。
润物无声,创新金融教育模式
面对这些挑战,招商银行以“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为原则,构建覆盖“一老一少”全金融生命周期的教育体系。
在线上,招商银行持续升级手机银行App,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图文手册、语音讲解服务,重点解析养老诈骗套路和信贷常识;面向青少年,则通过短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轻松趣味形式,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传播理性消费、防范网贷陷阱等内容。
在线下,招商银行按季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融入地域文化,增强群众参与感。例如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与西山区政府共建“招银幸福里”智慧养老平台,集成健康监测、智能物流、便民缴费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在高频使用场景中嵌入金融风险提示,帮助老年人识别“高额回报养老项目”“免费体检绑定投资”等常见诈骗手法。分行还组建“银发守护队”,由社区工作者和招行志愿者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帮助老年人建立理性投资观念。招商银行成都分行则推出“金融素养青春行”系列快闪活动展,走进当地高校开展金融教育活动,通过大学生群体对“零首付”“刷单兼职”等新型金融陷阱的热烈讨论,揭示“服务费”“逾期复利”等隐藏条款实质危害,让青年群体深刻认识到“薅羊毛”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除此以外,招商银行还创新引入“AI+金融”学习模式,推出数字顾问、金融知识闯关游戏等,通过数字人智能问答、短视频解析“理财误区”、直播讲解“征信修复骗局”等,寓教于乐实现“碎片化学习+场景化应用”的双重宣传效果。
更值得关注的是,招商银行还将金融知识普及嵌入到各类服务场景中,实现“教育即服务”的深度融合。针对青少年及儿童,推动“财商启蒙计划”覆盖全国超200所中小学;对于大学生,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面向老年客群,推出“大字版App”等适老化版本。通过“金融+教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的多维融合,构建起立体化、场景化的金融教育生态。
正如招行相关负责人所言:“金融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长期坚持的能力建设。”从适老服务到少年财商培育,从线下活动到线上数字工具,招商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通过多层次、广覆盖、趣味化的教育宣传与服务体系,切实帮助“一老一少”群体提升金融素养、远离金融风险。
【编辑:田博群】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